华严中心校校誌

发布时间:2015-02-26

成都市青白江区华严中心校

华严中心校一九八六年校舍平面图

华严乡一九八六年小学校分布图

华严中心校一九六五年中心校校舍平面图

修誌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基础工程,也是承先启后,造福子孙的千秋大业。古人云“盛世修誌”。“三中全会”后改革之花朵朵盛开,两个文明果实累累。置此大好时光,上级下达编写《华严中心小学校誌》的任务。真可谓斯其时也。

修誌要求史料翔实、完整,而华严中心校虽属1941年才开办,但行政规划数度变迁,教学人员几经更换,文化大革命中资料又散失尽。要完成任务,困难很大,编写组确有些勉为其难。

《华严中心小学校誌》的编写,本着求实原则,把1941年以来的历史分两段编写:解放前为一段,力求多访知情人,不漏大事件。解放后为一段,按三个不同行政区属时间安排,尽力把解放后华严乡小学记叙学校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方面的经验教训。着力把社会的前进和变化作用于学校的正面影响写出来。显示出华严中心小学的特点,为华严乡地区小学教育今后的发展作个借鉴。

在编写《华严中心小学校誌》的过程中,虽开了知情人士座谈会六次(省三十多人参加),走访了有关人员一百多人次,终未能尽补资料散失之缺。

在《华严中心小学校誌》的编写过程中,曾得到区誌办、教育局领导、教育局教育誌办等有关同志的多次指导,曾得到有关人员提供的宝贵线索和资料,特致谢意。

《华严中心小学校誌》定稿前,编写组虽曾三次易其稿,但限于编写人员水平和资料残缺,遗漏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并恳请知情者继续提供补充,以资斧正,是为至望。

成都市青白江区华严中心小学校誌编写组

组长:乔林钦 黄致衡

组员:温贤顺 易敏光

附一: 平面图

1、华严乡小学分布图(一) (1950年)

2、华严乡小学分布图(二) (1965年)

3、华严乡小学分布图(三) (1986年)

4、华严中心校图 (一) (1965年)

5、华严中心校图 (二) (1986年)

附二: 篇目

第一篇 概述

第一章 华严中心校的地理位置、面积

第二章 华严中心校演变情况

第二篇 建置沿革

第一章 解放前的华严中心校

一、华严中心校的创建

二、解放前华严乡的保国民学校

第二章 解放后的华严中心校

一、新都县华严乡小学(1949—1957)

二、金堂县华严乡小学(1958—1960.8)

三、成都市青白江区华严中心校小学(1960.9—1986.9)

第三篇 教学工作

第一章 学制 课程 教材

一、解放前的学制、课程和教材

二、解放后的学制、课程及教材的演变

第二章 教学方法 思想 政治 教育

一、解放前的教学方法

二、解放后的教学方法改革

第三篇 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章 解放前华严中心校的思想教育

第二章 解放后华严中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二、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

三、少先队工作

四、班主任工作

第五篇 文体卫生

第一章 文体工作

一、解放前华严乡小学的文体工作情况

二、解放后华严中心校的文体工作情况

第二章 卫生工作

一、解放前华严乡小学卫生的一般情况

二、解放后华严中心校的卫生面貌

第六篇 各村民小的建置沿革

第一章 现存在的村民小

一、村 小

1、前锋小学

2、红卫小学

3、革新小学

4、新河小学

二、民 小

1、永红小学

2、双元小学

3、红锋小学

4、周井小学

5、胜利小学

6、红阳小学

三、停、并、转村民小

一、村小

1、白塔寺小学

2、大弯小学

3、红旗小学

4、双桥小学

5、团结村小学

6、团结小学

二、民小

1、顺江小学

2、新江小学

3、红旗小学

第七篇 幼儿园

第一章 华严中心校幼儿园

第二章 华严中心校幼儿园

第八篇 农中夜校

第一章 农中

一、夏家农中

二、新河农中

第二章 夜校

一、各村夜校及扫除文盲

二、五村四社夜校

三、政治夜校

第九篇 勤工俭学

第一章 各班经常性的劳动课及生产园地

第二章 建校及义务劳动

第三章 “十五年计划”活动

第四章 支援成钢建房、川化建厂

第五章 社队挂钩

第六章 校办工厂

第七章 华严中心校勤工俭学服务部

第十篇 教师待遇

第一章 解放前教师的作用和待遇

第二章 解放后教师的政治地位和工资福利

第三章 解放后教师的政治和业务学习

第十一篇 各项工作人员的职责

第十二篇 学校经费

第一章 解放前经费收支简况

第二章 解放后经费来源和开支

第十三篇

第一章 历任校长、教导主任名单

第二章 群团组织负责人名单

第三章 教师名册

第四章 历届先进教育工作者、先进教师名单表

第五章 三好生代表名单表

第六章 毕业生中成绩显著人名单表

一、电化教学

二、学校历年受奖情况

三、退休教师列名

第一篇

概 述

第一章 华严中心小学校的地理位置、面积

青白江区华严中心小学校(简称华严中心校)坐落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华严乡玉带村。学校北门紧临唐巴公路,同华严乡政府仅相距五百公尺。学校南门前约二百公尺之隔便是成都钢铁厂、成都磷肥厂和成都化学纤维厂生活区,鳞次栉比的楼房群和繁华热闹的团结村街道、贸易商店及市场。稍远处,四川化工厂的机器响声隐隐可闻。学校共分两个院落被架在农渠上的一座大桥紧紧相连。有楼房(均属一楼一底)三幢,平房四十七间,供教学、生活、校办厂使用。总面积十二点五亩。南院主要是生活区,北院主要是教学区,南北两院真像一条大通道横贯于唐巴公路和工厂区之间。学校两侧居住着玉带村三、九组的村民,整个学校被他们居住的楼房,种植的竹木所掩映,促成了学校的空气清新、环境宁静。谁要不是看到学校的校牌或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即使走到竹成荫、淙淙流水的校门前,也不会知道里面是一所容纳近一千学生的中心校。真可谓处农村而不偏远,居闹市又不声喧。华严中心校距区政府、教育局都不过一公里,在请求汇报和信息交流都算得上是“近水楼台”。这样的地利对华严中心校搞好教学堪称一便。

第二章 华严地区学校演变简况

华严中心小学校所处的华严乡整个地区解放前有保国民学校十一所;完全小学一所,名为华严中心校。都在一九四一年才建立。保国民学校一般是教师一人,学生三四十人;完全小学校长、教师一并五人,学生一百多一点。解放后1949年到1958年春,这地区仍归新都管辖。新都县人民政府接管后又把完全小学迁到现中心校所在地,更名新都县华严小学,共办村小十所。五八年大跃进修建在华严乡本地上的四川化工厂开始投产,成都钢铁厂开办,行政上划属金堂县,学校命名为金堂县华严乡小学。同时,所工厂地相应办起了自己的子弟小学、中学,有四川化工厂子弟小学、四川化工厂子弟中学、四川化工机械厂子弟学校(包括中小学)、省建工公司子弟学校、成都钢铁厂子弟学校。六0年在华严寺村小所在地新开办华严中学,内设初中、师范各两个班。这期间除乡小扩大到十个班以上外,多数村小开始办起了高年级,还开办了两所民办小学,还在夏家庙办起了两班农业中学。一九六0年这个地区又隶属成都市,学校更命为成都市青白江区华严中心校,校舍扩大,教师增多,学生增加,直至现在的规模。一九八三年秋,在华严乡政府侧办起一所六个班的乡办初级中学校,由乡政府和各村自筹经费修建。在华严乡土地上还有大弯中学和红卫中学两所完中。

第一篇

建置沿革

第一章解放前的华严中心校

一、华严中心校的创建

解放前华严乡属新都县管辖。这里无场镇市场,贯穿全乡的凹凸不平的唐巴公路,整天难得看见一辆汽车通过,农作物产量低,农民的赋捐重,是新都县的穷乡僻壤,与广汉县、金堂县的接界处。邻村这里有几多:土匪多、穷人多、文盲特别多。三十年代这里开始建立保国民学校,直到四0年尚无一所完全小学,要想读上高年级只得往唐家寺的弥佗院或大同的新街走。

一九四0年下半年,省教育厅郭有守下令要把各乡的中心校办起来。一九四一年春,本乡居住的卸 县长黄直彬领头在华严乡办完全小学,开始决定办在当时的乡公所——蔡家庙,后改在玉带保的夏家庙子。当时的县督学钟志奎对开办学校的教导主任夏昌源说:“再不把华严乡的完全小学办起来,我怎么向上面交待,我都遭上面骂了”。上有人为完成任务,下有人领头,学校在这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一天便开学了。

开学这一天,学生来了一百多一点,老师一个也未来。校长黄直彬邀来了乡长、保甲长、绅士两桌,设法解决点桌凳等教学有关用品(当时政府只拨工资、办公费)。教导主任夏昌源带领学生把庙子打扫干净,取裙板为座,用石碑做黑板。这天虽算开了学,却也不能马上开课,但是,在华严乡的土地上从此总算有了一所完全小学。

过了半个月上课了,开了一、二、三、四、五,五个年级,三、四年级为复式班。一班一位老师连校长在内共五人,学生不满一百人,高年级班只有十来人,低年级班也没超过二十人。一名工友,事务员钟万祥老师代,学校占地约一亩半,房舍不过二十间(不能全用),每间教室都是用篱笆把神像遮掩的殿堂。

当时教师工资每月平均约200斤米的价值,教师间有点高低之差,办公费每月20元,其他经费政府一概不管。

学制为四二制,每周上课六天,全天上课。教材使用的是商务书局印制的统一小学教科书。

校内设值周教师管放学,解决学生纠纷。级任教师负责各班日常事务;班值星生协助级任老师搞各班日常事务。

从开办到解放,校长更换了四人,他们是黄直彬(41年春——46年秋)、温贤德(47年春——48年春)、罗贞麟(48年春——48年秋)、 禄坤(48年秋——解放),教导主任48年春前是夏昌源,以后到解放都是温贤德。

唐家寺逢单日是场期,有时遇到逢场期老师们的二、三相约去赶场,叫值星生把学生看着。

一九四五年下期来了两位外地老师,一位是校长黄直彬的友人之女帅光明;一位是县某科员之侄王祖光。他们都住校,解放后常一同在田坝河边散步。校长认为他们有点不清楚,地方豪绅则认为有伤风化,同年十月的一天,暗地里叫人于一个漆黑的晚上,将王祖光丢进粪坑。在解放前教书人不愿来华严,除土匪多外,这也是个原因。

当时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可以想像的,与邻近乡相比差得很远,温贤德当校长时高年级学生参加全县会考得到过好的成绩,是全县的前茅,但应考人全是他从金堂县中学借来的学生顶替的。

一、解放前华严乡的保国民学校

解放前华严乡自四0年以后,陆续在各保开办保国民学校,以保国建校地址命名。当时所辖的十四个保有十一个保(一个保相当于解放后的一个村)都办起过保国民学校,有的保还办了两所。全乡共办起过十四所保国民学校。这些学校不是同一时期开办,也不是同时并存的,有时这所开办,那所关门,时断时续。学生少,复式班多,以有菩萨的庙堂作教室是华乡解放前保国民学校的特点。据解放前曾在这乡保国民学校任教的石还府、夏昌源两位老师回忆的有关华严乡的保国民学校情况如下:

一保(威凤)学校的蔡家庙(现在乡政府所在地),有两个班,老师温用该(是乡长)、温成冰。

二保(同井)学校在郭家祠堂内,一个班,教师李洁如,简师毕业。

三保(清风)校名清风。在冯家碾牛三店内,教师李洁如,文化高,一手好字;刘君莲(女)有学生七八十人。

五保(华严)学校建在华严寺庙内,教师何友常,简师毕业,一个教四个复式班。学生四五十人。

六保(万安)一所学校设在开官桥侧的罗家庙子。王雁成任教师,学生有三十多人;另一所学校建立过在梓桐宫,有三个班,三十多个学生,由侯享玉(女)一人上复式班。

七保(紫荆上)学校设在杨家庵内,两个班有学生四五十人,教师只有一人曾积模。

八保(紫荆下)学校设在白塔寺,一个班,教师黎显堂,是一所半官半私的学堂,(又上统一教科书,又学古书)。

十保(大夫)一所学校在严家寺,一个班,教室安在庙堂的阶沿上,只有十几个学生,教师黄菊(女)一名。

附:“解放前华严乡保国民学校情况统计表”

解放前华严乡保国民学校情况统计表

人数

项目

地名

班娄

教师数

学生数

年级数

备注

一保(威凤)

2

2

32

1

二保(同井)

1

1

22

1

三保(清风)

1

1

78

1

五保(华严)

1

1

45

4

六保(万安)天宫桥

1

1

32

1

七保(紫荆上)

2

1

48

2

八保(紫荆下)

1

1

20

1

十保(大夫)严家寺

4

1

95

4

十保(大夫)静宫堂

1

1

18

1

十四保(双桥)

1

1

20

1

六保(万安)梓桐宫

3

1

35

3

合计

18

12

445

20

(一)人民政府接收、迁校、扩校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成都和平解放。

一九五0年春,县文教科举办了《文教座谈会》。从教人员和新参加工作的知识青年参加。会后指派陈恒宽、温立柱为教导主任,回校开展教学工作。五月又派来罗贞坤担任校长,教学正常进行。

一九五0年秋,为了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上级决定把学校由夏家庙子搬迁到夏家祠堂。(即现在校址的后院,有瓦房十多间,一百多平方米的院坝),国庆节后,九位教师带着几十个学生一次便将所有校产搬完,只有作黑板用的石碑未动它。

一九五一年下半年土改工作又把学校前的三亩农田、学校后面的一个大地主院子(现在学校的南院,约为2500㎡)划给学校,使得学校发展有了可靠的基地。

(二)领导成员

(这段时间的校长、教导主任见第十三章人物表)

(三)教师参加四大运动

五0年秋季征粮工作是在新的乡村政权机构中开展工作的,由于人力不足,便从学校中抽调部分教师协助工作。退押、土地改革便调更多的教师去进行工作。村小一般只留一个教师在校上课,乡完小也只留下五位教师。大多数教师外调了。留校的人管两三个班,上大课或复式课教学。当时调出参加社会中心工作的就有廖作钧、石还府等十多位同志,占全乡教学人员总数的50%。到五一年十二月土改结束,全部外出教师回校。他们中温立柱、赵松苹、高泽蕴等同志在工作中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四)试办五年一贯制,试行小学守则

五二年暑假,县文教局抽调了张承勃、李国清、罗进光、赵啟圣四位同志去大邑县安仁镇参加温江地区教育局主办的试办五年一贯制、推行普通话肯干训练班学习。其余教师都到新都城关学习有关试行学制、改革内容。九月初开学定为一年一度招生在秋季进行。入党年龄为七足岁。乡完小招了两班新生,各村小均招了一个班,全部试行五年一贯制。担任新班教学的教师每周星期四晚上到乡完小集中研究教学、备课,由参加地区学习的四位同志作辅导。试行一年之后,由于师资力量不足,便停止了。

一九五六年上期,试行推广《小学生守则》先从乡完小开始试点,在团队和全体教师配合下,分期逐渐各讲解、试行贯彻,见于行动,全面试行后再向村小推广贯彻。全乡试行后,效果良好。

(五)寒暑假教师集训及党史学习

旬一九五0年县文教座谈会开始,每年寒暑假教师们都参加县教育部门举办的县委宣传部领导的集训。学习内容都是围绕社会中心工作和政治时事业务学习,如:肃清反革命、“三反”、试行新学制……大跃进之后贯彻国务院“劳逸结合”指示下达后,大规模地集训便再也没有进行了。

一九五三年春季开始在教师中开展党史学习。教材是胡乔木同志编写的《中国共产党三十年》。华严乡小学学习辅导员是经过县里于五六年培训过的教师廖作钧同志。五六年下期开始正式系统学习。学习方法是每单元在听过县委宣传部的专辑辅导员应发报告之后进行集体自学讨论,个人作好学习笔记,写出发言提纲。这一学习活动持续了三个学期,进行了三次统一考试,在县教育工会公布过成绩,当时全乡教师的成绩都较好,因为这是作为衡量思想改造的标准之一,所以都学得很认真。

(六)建立小学教师联合会、华严乡小学分会

一九五二年在新都县小学教师联合会的指导下,建立了《新都县小学教师联合会华严乡小学分会》,下设五个小组、完小为一个组,十一所村小按地区分为四个组,廖作钧同志被选为主席。

一九五八年教联改为教育工会,华严乡小学教联分会也因此改为中国教育工会、四川省联合会新都县分会、华严乡小学基层工会委员会,主席廖作钧,委员罗惠容、骆光秀、罗淑芳,小组的建置没有变动。

(七)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

一九五三年上期,在上级团委领导下,在乡完小建立了中国少年儿童队组织,凡满九周岁的同学均可自愿报名经批准后便可入队参加活动,由赵松苹同志任大队辅导员。次年在各村小相继建队,设立大、中、小队组织,辅导员均由县团委聘请各校中的教师担任。一九五七年六月一日中国少年儿童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七二年起设总辅导员由易敏先同志担任统管全乡少先队工作的开展。

(八)贯彻《小教工作四十条》,学习教学大纲、教育学、心理学

一九五五年县教育局就在学校中开展学习教学大纲、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活动,各乡小学校长每周在县里学习一天,回校后作传达,教师们再讨论消化,全体教师还听了一些辅导报告,接着又贯彻了《小教工作四十条》这对教师的启发很大,推动了小学校向前迈进。

(九)肃反、整风反右

一九五六年暑假完小全体教师集中回校参加为时一月的肃反学习。

一九五七年暑假至一九五八年春三月前全乡教师回县参加整风运动后鸣放后反右。整风反右基本结束后村小教师又进行了一周的肃反学习。

在肃反中清查出历史反革命三人:陈明珍、冯文模、温鼎成。

在整风反右中,揪出右派三名:黄凤元、李世禄、彭淑翠。

一九八0年落实政策时,给历史反革命全部摘去了帽子;给右派平了反,恢复了名誉,恢复了工作。

(十)学校规模及教师配备

自解放至五七年底这段时间,华严乡小学发展很快。

49、57年学校规模及教师配备对比表

时间

班数

学生数

教师数

乡完小

备注

班数

学生数

教师数

1949年

21

446

12

6

90

9

1957年

45

1500

59

12

600

21

(十一)毕业班次及升学情况

由于华严地区的小学教育是在较差的基础上新兴起来的,地处县的边沿,毕业生的升学率同邻近的弥牟乡相比要差些。

51、57年毕业班及升学情况表

时间

毕业班数

毕业人数

升学数

占百分比

1951年

1

9

1

1957年

3

131

27

20.6%

二、金堂县华严乡小学(1958年——1960年)

(一)反右倾

大跃进开始了,学校的一切工作它纳入了跃进的行列。于是全乡的小学校中(包括民办中学)开展了反右倾活动,对跟不上形势的来个“推动”,时间在课余,形式为大字报,大辩论,自我检查,重点的则进行大会“帮助”。基本上算是人人过关,民办中学的李老师便受到了连续数晚的大会“帮助”。

(二)勤工俭学,校办厂(场),支农,来螺

反右倾冲破了一切陈规旧俗,学校也轰轰烈烈地跃进起来了。

华严小学的勤工俭学活动先是从教师中开始的,全乡教师停课到四川化工厂参加基建运土十五天,获得报酬数十元,为学校购置了一个大号保温开水桶。为了亩产水稻过万斤,乡完小教师还在威凤大队种了三亩多水稻高产试验田,先由数学教师计算栽种密度,每亩栽多少窝,每窝插几株,每株发几棵,每棵平均计产多少粒黄谷。经过一番周密计算,能收到一万零几十斤,又在黑板上试栽后才到田里栽插。田土也深挖数尺,垒起烧薰过的粪肥也比一般田地多用了四五倍。结果由于植株含苞时便倒伏宣告失败。

乡完小把约五分地的小足球场改开为跃进农场,种植蔬菜。开办时附近学校,包括川化厂办校部都来祝贺了的。当年农场的茄子获得了好的收成。乡小各班、各村民小都开展了养鸡、养兔、养鸭、养羊、种菜等活动。

在五八年秋耕秋种时,学校支农也实行大兵团作战,一个班包一个生产队,高年级师生便吃住都在那个生产队,因为有农村公共食堂,自然吃住也还方便。

在除害来病方面,乡完小五一班协助华严乡医院灭除钉螺,在有螺的威凤十一队搞了五百公尺样板,得到了上级嘉奖,在城厢召开的灭螺会上,还为学校颁发了一面锦旗。

(三)参加省委检查团,支援下五区

五八年暑假,全体教师参加了省委组织的农村检查团,主要工作是检查扫盲情况,预测产量等。华严小学到赵渡、大同两个公社。在赵渡公社时适逢涨洪水,多数教师在生产队和社员一起抗洪抢险,水退后又抢收瓜菜、玉米。这年红苕地猪儿虫特别多,一块红苕地的苕叶一个晚上就可能被猪儿虫吃光。教师们和社员一起捉虫,用提篼运,运到坝子里压死后撮到粪坑作肥料。但红苕也很好,八月份预测产,挖一窝座窝苕便结有一百零五根大小不同的红苕块。

八月底,检查团工作结束,全体教师回赵镇集中,总结完毕,县教育局号召上五区学校挤出人力支援下五区。华严乡小学经研究决定,便派张承勃、刁惠容、陈兴禄、温成廉、石还府、冯建树、冯文模、宋 华、周淑筠、张伯祺等同志与校长廖剑光等十一位到下五区悦来、高板、五凤等公社小学工作,开学后冯建树、陈兴禄二同志因病未去,仍留原校。

(四)跃进规划,小五年计划活动

社会在跃进,学校在跃进,班级要跃进,教师个人也要跃进。学校有跃进规划,班级有跃进规划,教师个人也要订出规划。规划的主要内容都力求体现鼓干劲,争上游,多快好省的精神。学校的规划是全面的,在教育、教学、勤俭办学,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几方面,班级的侧重点是学生的思想,学科成绩。教师个人的规划则是怎样达到又红又专,多久达到什么水平。总之,要跃进,不要保守。六0年下期学校提出班级平均分达到八十五分。当时因社会活动多,停课多,原基础又差,这个要求本来就高了,月底又提出下月平均分达到九十分,会上提出“敢上不敢上,不敢上就下”,这使得高年级的教师更为作难。教六年级的张教师会后说了她教的班可能上不去,便受到了批评并撤下来教低年级。

在大跃进的高潮声中,金堂县在淮口镇召开了“少先队辅导员誓师大会”。大会要求辅导员带领少先队员搞小五年计划,要有跃进作风,具体内容是为农业大跃进损献拖拉机。各公社去的大队辅导员上会“打擂”

看谁捐献得多。华严公社的大队辅导员以捐献一台拖拉机夺魁,并提出了种植、积青肥、省零花钱办小银行筹集资金等办法,回校后得到公社党、团委的大力支持,单就积青肥一项确也筹得一定数量的资金。

(五)华严中学班及师范班的建立

为配合学校教育的跃进,一九六0年上级决定在华严公社办一所中等学校。于是便把原在华严新河大队的华严寺小学迁出到农民院内,将校址稍加整修办起了两个初中班、两个师范班的中等学校,负责人是川化厂办校的领导余主任、吴亚平、廖作钧三位同志,师资教育部门配合,招生主要面向华严、大同,该校办起不久,因国家经济困难便撤除了。

时间

学校所数

教师人数

学生人数

完小

公办

社办

班数

教师数

学生数

1958年

7

4

42

1344

12

23

480

1959年

7

4

43

1328

12

23

460

1960年

7

4

43

1310

12

24

480

(六)学校规模及教师配备

(七)学生毕业及升学情况

时间

毕业班数

毕业人数

升学人数

占毕业人数的百分比

1958年

3

146

44

30.1%

1959年

3

135

38

28.1%

1960年

3

138

41

29.7%

(八)这段时间领导成员表

时间

校长

教导

备注

1958.3——1958.8

廖剑光

廖作钧

1958.9——1959.8

廖作钧

陈家惠

1959.9——1960划归成都

陈祥麟

陈家惠

三、成都市青白江区华严中心校(1960.9——现在)

(一)贯彻“八字”方针

为弥补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政府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学校在体现贯彻八字方针方面有如下几件具体事例:

下放教师:按上级政策规定,华严中心校下放回家劳动的有陈延明、姚光禄、冯列堂、周伯狱、刘孝第、李阳东等六位同志。三中全会以后,周伯狱同志按政策作退休处理。

清退超龄生:为了支援农业,上级规定凡满十五周岁的学生一律离校回家参加农业生产。公社完小高年级便清退了肖代福、夏昌玉两位同学,全公社共清退了超龄生7人,其中女生3人。

结束外来混乱现象,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大跃进以来的任意停课,外调教师等现象,明令停止,让学校工作真正体现以教学为主,建立起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贯彻“劳逸结合”的方针

为贯彻劳逸结合的方针,从六0寒假开始,废除了建国以来的集训制,保证教师们寒暑假得到休息,随即又取消了学校中的坐班制,课余时间由教师自己支配,用于工作、自学、娱乐或休息均可。

(三)接收成都钢铁厂子弟校校舍

大跃进时开放成都钢铁厂在调整中下马,人员大部分转走,学校停办,把子弟小学的校舍交给了地方。六二年教育局把这所能容纳八个班的校舍交给华严中心校办为中心校二部。开始二部全由中心校领导,六四年秋增调王尔光同志为中心校校长,使由他坐守该校具体兼管二部的工作。六四年上级拨款新建一座一楼一底的八个教室的教学楼从适应这地区工厂子弟入学的要求。同年在该校办起了青白江第一个五年制改制班两班,由乔林钦、周光琼两位同志任班主任,教语文,由董蓉教数学及美术、手工。七六年二部改名为团结村学校,直属教育局主管。

(四)“四清”运动

六五年秋季开学后,四清工作组由区委宣传部长杨文淑同志带领进校开始四清。先是教师群众揭发领导同志和他们自己交待四不清的问题,待领导同志下楼后(有问题的就挂起来了,当时看来校长陈祥麟问题案大点,严重些)就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交心,进行“自我教育”,自然提高的“人人过关”。有的同志如辜学耕等工作组动员他们到大会谈所谓自己对现实或家庭、亲属中的问题的看清,并肯定他们的行为是要求进步的表现。后来风向一转,工作组宣称交心中有些人谈出的问题严重,要进行批判,接着被欢迎上会作发言的,马上就被吼上去低头接受批判,成为有严重问题的人了。就这样被肯定为有问题的教师就有:辜学耕、黄存庚、李郢顿、周显、谷巨柏、廖自立、黄振厚、黄大源(当时说是有经济问题)等人,这些人包括领导同志的问题延续到一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中继续遭受批判。雷光石同志 在中心校集中学习时,因不明政策跳井自杀(雷系摘帽右派)。

(五)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

四清运动中华严学区发展了赖淑华、赖先琼、温凤霞、郑国谦等四名党员,建立了党支部,王尔光同志任党支部书记。

(六)文化大革命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四清工作组就组织全学区教师批判“三家村”。六六年“五·一六”通知下达后,文革工作组来校组成华严学区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组长黄明裕、袁秀丽,委员赖光琼、赖淑华、兰从芳等五人组成。

六六年七月,工作组把全学区教师集中在中心校开展“四大”,批判走资派,火烧百分之百。大字报挂满了校园,无论是家庭问题、个人问题、工作差错,社会关系问题,历史问题,出身问题,甚至莫须有的事都硬被揭露出来了,搞得来大字报满天飞,教师们人人自危,两位校长被高高“挂起”,还查出黄存庚、周显、李郢顿、汪淑容、陈明珍、辜学耕、黄振厚、冯建树、杨志远、谷巨柏等十个“牛鬼蛇神”,这便是文革中的“七月集训”。

南下的红卫兵来到成都,“火烧”省市委,跟着青白江区委在遭到冲击的情况下,学区的教师集训告一段落,由工作组授意在学区建立了革命战斗组织——毛泽东思想挺进战斗队,领导同志和有问题的同志都不能参加。勤务组的领导成员有 静芳、钟灵珍、赖先琼、赖淑华等人。这个组织成立后主要研讨一些怎样对付红卫兵和批判走资派及牛鬼蛇神。后来有的同志觉得这个组织是“保皇派”, 参加“七六红军长征战斗队”。此后挂起来的一些战斗队的成立,一场战斗队与战斗队之间,革命与保皇的斗争便展开了,混战之中,你冲我打,学校停课,校舍遭损,教师则有的干革命,有的去外地串连,有的回家逍遥。

各革命组织的混战,直到八六年青白江区小教搞各战斗队的大联合才结束。从“七月集训”停课到大联合这期间,虽曾喊过复课闹革命的口号,但总是人员不济,时断时续,学生(主要是高年级的)也有些不大安心学习。

六九年七月在上级革委会的领导下成立了华严中心校革命委员会(简称校革委会)主任张华明(贫宣队队长)、兰从芳、巫才元(贫宣队队长)、易炳发、郑国 ,至此,全学区的革命、教学工作便在校革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校革委成立前不久以张华明同志为队长的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学校(简称贫宣队)宣传毛泽东思想,管理学校。

六九年三月,在校革委、贫宣队的领导下,在学区掀起了清理 级队伍(简称清队)进行斗、批、改为高潮。在清队中校长和前段时间挂起来的同志又逐个受到审查批判,还深挖出有历史问题的粟昌权,家庭出生不好的魏绍芳、黄致衡等三位同志。一月之后的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九六”)召开前,两位校长先后被“解放”,但没有恢复职务,陈祥麟管校革委财务,王尔光到红卫小学上课。其他挂起来的教师先后逐渐被“解放”,只剩刘汉武、魏绍芳戴上反革命帽子,随同还未解放的辜学耕、黄振厚、谷巨柏、周显、黄存庚、李郢顿等人到顺江大队劳动,黄致衡戴上地主帽子开除回家,至此,清队告一段落。

“九大”召开后,学校下放到社队,分别由公社和大队具体管理,人权财权完全下放到社队。由公社文教干事卿立柱同志深入到校主管学校一切工作。七0年王尔光校长彻底“解放”,任校革委副主任。七二年学校建立领导班子,王尔光复职任校长,兰从芳任副校长,赖淑华任教务主任,郑国谦任教务副主任。

由于马振狭和黄帅事件的影响,中心校二、四年级学生韩琦、韩波两姐弟因班主任没收韩琦的红领巾,便在家长的授意下向学校写了公开信。学校当即表了态,以示支持,这样搞得老师们一时又惶恐不安。

文革以来至七六年这段时间取消了考试制度,实行推荐升学,中心校办起戴帽子初中班,华严寺小学也办起了初中班,这些学生都是被推荐进入学校的。

(七)戴帽办初中,中心校规模扩大

为适应推荐升中学之需,中心校自七0年开始办初中班,每届办一班,只办初一,初二就送红卫中学,七四年发展为两个班,七五年送红卫中学,同时七五年秋招了六个班,一直办到初中毕业,直到八四年才停止在中心校办初中班。七七年因教室容不下,拨一个初二到红卫中学,分散一个初三六班,七八年就只有四个班毕业,那年升学考试成绩名列全区初中升学考试第一名,超过所有的正规完全中学,教育局奖给现金人民币壹佰元。七八年中心校有初中班九个,小学班十四个,全校共二十三个班,教职工五十余人。

(八)打倒“四人帮”,拨乱反正

打倒“四人帮”后,中心校建立了党支部,健全了领导班子,王尔光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兰从芳同志任副校长主持教学工作,午林钦、黎 松同志任教研员,主持教导处工作,易敏先同志任少先队辅导员,陈曼霞同志管后勤工作。全学区分科建立了教学研究小组。

学校党支部成立后,上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成立了专案小组,为在文革中被开除、定罪后的同志逐一落实政策,为他们澄清事实,恢复工作,恢复名誉,补发工资。接着又为四清中定错案的同志平了反,三中全会以后,为自反右以来的冤假错案一律予以纠正。

七四年秋,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上级颁发了新的《小学生守则》,逐条讲解,分布实施。(附条文于后)

(九)一九七五年上级拨款中心校新建一座二层二十六个教室和五佣教研究的教学楼。次年又修了一座西层办公食宿两用的楼房,建筑面积约为366平方米。1984年在各方的支持下,中心校自筹经费修建一座两层60多平方米的楼房作阅览室,学生图书馆,自然实验室,科技室之用,受到省、市、区的 学校的赞赏,八二年还建起了一座连通中心校前后两院的天桥。

(十)一九八四年华严学区成立四所基点校。校名和校长列表如下:

校名 校长

新河小学 常代华

同井小学 罗华昌

双元小学 史贤汪

前锋小学 肖从惠

(十一)这段时间的领导成员见第十三章人物表

(十二)学校规模及老师配备

时间(年)

中心校

村小

初中班

班数

学生数

教师数

校数

班数

学生数

教师数

班数

学生数

教师数

1960

12

450

23

10

32

1344

42

2

75

4

1985

9

855

35

13

54

2268

77

/

/

/

1972

11

466

19

15

96

4160

157

2

72

5

1978

11

580

19

14

67

2767

114

14

675

31

1979

12

625

23

13

79

3385

130

15

711

40

1980

16

753

32

13

82

3460

134

11

534

23

1981

16

768

60

10

72

3474

126

7

243

18

1982

17

834

57

10

72

3042

121

4

238

10

1983

17

838

65

10

65

2767

111

2

118

5

1984

15

730

55

10

65

2585

119

4

210

11

1985

14

678

54

10

58

2285

95

2

106

5

1986

14

672

64

10

54

2111

103

2

97

5

1987

13

624

60

10

51

1815

93

2

87

6

(十三)小学毕业及升学情况统计表

时间

毕业数

升学数

百分比

双科及格人数

比例

1960

138

41

29.7%

/

1965

165

52

36.5%

/

1972

680

全部推荐进中学

1978

743

49

66%

165

22.2%

1979

580

313

54%

236

40.6%

1980

736

311

39%

163

20%

1981

924

485

52.5%

355

38.4%

1982

982

435

44.2%

435

44.5%

1983

788

412

52.2%

675

85.6%

1984

584

346

59.5%

543

93.4%

1985

506

422

76.3%

479

94.6%

1986

568

501

88.2%

544

95.8%

1987

612

华严学区普及初等教育情况统计表

时间

合格率

巩固率

入学率

普及率

验收结果

一九八三

85.6%

99%

98.9%

97.1%

基本合格

区查

一九八四

93.4%

99.2%

99%

98%

基本合格

自查

一九八五

94.6%

99%

99.1%

98%

基本合格

省市区查

一九八六

95.8%

97.9%

98.8%

98.8%

基本合格

区自查

华严学区小学行政管理系统(附下页)

第二章 卫生工作

一、解放前华严乡小学卫生的一般情况

解放前这所学校由于这里的社会条件,校舍又是占用的不到两亩地面积的旧庙,教室内还用篱笆挡着神像,课桌不齐且大小各异。校长常不在校,教师常缺课、早退,清洁用具少,学生课余忙着回家干活,对卫生的重视情况可想而知,其卫生工作也不过把地面清扫干净就算完事。

二、解放后华严中心校的卫生面貌

(一)经常性的个人卫生和环境清洁

解放以后在“移风易俗改造中国”“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耻辱”的思想指导下,加之上级对卫生工作的重视,卫生工作逐渐被列入学校工作的日程,现已提到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重要条件之一的高度上来了。

在个人卫生方面,由一周一次的个人清洁检查发展到一年一次的个人全面体检,学校还给每个学生建立了个人卫生卡片,作为学生档案材料之一,为了保护学生视力,现在每天作两次眼保健操,经常轮换学生座位,前后左右交换,每逢春秋疾病流行前后,卫生局都要进行有关知识的宣传,还要发放有关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以增进小学生身体健康。

在环境清洁方面,坚持了每天小扫除,每周大扫除,七八年以来,一直坚持每周评比发给流动红旗,作为评比三好班级的条件之一,全区性的环境卫生检查华严中心校每次都受到好评。

(二)绿化环境,美化学校

从建校一开始绿化就在不断进行,五十年代中期,校门(那时学校大门面向唐巴公路)前连接唐巴公路长约300米的大道和整个校园便为绿树所遮荫。后因修建房舍,更换学校布局,保留下来的不太多了,后又经过数年努力,现在华严中心校大树挺拔,小树繁茂,园台块块,四季花开,房廊清洁,天桥别致,桌凳齐整,窗明几净,绿化指日可待,美化规模初具。

八三年体卫工作获局评二等奖。

八六年被市评为“三优一学”先进单位。

84——86 体检情况统计表(八八级一班)

性别

班级

体检人数

人平数据

身高(cm)

体重(kg)

胸围(cm)

视力(度)

84年二年级

24

1.23

22.95

57.2

只有1人是1,1人是1.2

其余都是1.5

85年三年级

24

1.29

24.8

59.3

86年四年级

24

1.34

29.45

61.4

84年二年级

23

1.22

23.6

59.3

无近视

85年三年级

23

1.27

24.7

61

86年四年级

23

1.32

28.6

63

第六篇 各村小、民小的建置沿革

第一章 现存在的

一、村小

(一)前锋小学

开办于一九三八年,原名大夫小学,校址在胜利大队(原大夫村)严家寺庙内,刚办的有教师一人,学生40余人,复式教学。

解放后经文教科和乡人民政府批准,于一九五一年重新在严家寺修起大夫小学,设初小两班,教师两名,学生近100名,一九六四年秋扩大为完小,当时初小4班,高小两班,教师8名,学生300余人,一九七八年因校舍为危建被拆除,新建一座一楼一底的教学大楼在前锋大队(黄金村)更名为前锋小学。77——86年间办起两个初中班,现共有高初小学年级6个班,初中两个班,教师17人,学生307人。

历届主任教员表

时 间

姓 名

时 间

姓 名

1951~1958

1959~1962

1962~1966

1967~1973

1973~1974

黄凤元

杨浩成

廖志立

肖从惠 王敬芳

黎成松

1974~1978

1978~1982

1982秋~86底

肖从惠 常代华

肖从惠 杨懋芬

肖从惠

(二)红卫小学

开办于一九四二年,原名万安小学,地址在当年的天管桥附近的罗家庙子内(现红锋村边缘)。开办时只有两个班,教师两人,解放时只有一个初小班,土改后因增加班次在庙后占用农田新修了土砖草房教室两个,增加教师到两人,直至这所学校在六0年因庙子被拆走而停办,学生迁到本村七队王家院子与清凤民办小学合并。在此期间一直没有超过两个教师三个年级(有复式班)。在六四年六月,应群众要求,教育局拨款在原罗家庙子的后面的一块被开挖了的坟墓的高坡地上(原来庙子门口夏天常遭水淹),建起干垒式(碳灰为主,渗少量石灰渣,一点点水泥拌合筑墙,屋面盖草或瓦),教室五个(盖瓦)、宿舍、办公室、厨房共六间(盖的草)。文革时期开办的,校名为红卫小学,至现在共有5个班,教师9个,学生138人。

时 间

姓 名

时 间

姓 名

1950~1957

1958~1960

1960~1963

1964~

温鼎成

骆光秀

停办

陈秀蓉 黎成松

1972~1981

1982~1985

1985秋~86底

张志括 温成修

温成修 陈惠君

江宗珍

历届主任教员名单

(三)革新小学

开办于一九四年秋,原名紫上小学,地址在紫荆上村杨成庙古庙内,当时一个教员,一个班30余名学生,解放后仍沿用该名,大跃进时期随村名改为革新村小学。一九六二年排除危房,该校迁到此村的中心处,新建为砖木结构房屋,教室和生活用房都齐,到八六年有教师11人,六个班,学生209人,

革新小学历年主任教员名单

时 间

姓 名

时 间

姓 名

1950~1951

陈宗培

1968~1978

郑国谦

1952~1956

张承勃

1972~1973

郑国谦

1956~1958

李世禄

1973~1981

曾宪法 廖明芬

1961~1964

梁清澄

1982~1985秋

陈素君

1964~1965

向性智

1985秋~86秋

张昌荣

1965~1966

郑国谦

1986~底

李世作

1966~1968

廖志立

(四)新河小学

开办于一九四三年,原名华严寺小学,地址在华严寺内,当时只有一个多年级复式班,教师一人,教室一个,学生二十多人。解放后一直用华严寺小学这个旧名,大跃进时期随着标志的变更学校改名为新河小学,当时学校迁到附近社员院子里,把华严寺让出来办起了华严初中两个班,师范一个班,同时拆除旧庙宇大殿,新建起了砖木结构教室六个。在大调整中,中学下马,小学迁回原址。七一年又戴帽办起初中班,每年一~二班,都是一年后送到大弯中学,直到八0年才办到初三时送中心校初中班,八二年完全未再招初中班, 部办小学。现在是华严乡小学基点校之一,乡政府已任命常代华同志为该校校长,现共有高初小九班,323人,16位教师。

新河小学历届校长、主任教员名单

时间

姓名

时间

姓名

1950~1952

廖作钧

1968~1972

张志括 陈登平

1953~1958

魏宗

1973·元~1973.6

郑国谦

1958~1960

川化余主任

1973.7~1978

范和松 邝光秦

1960~1962

李 德

1978~1984

常代华 陈奎平

1962~1964

俞成淫

1980~1984

常代华 温成蓉

1964~1965

向性智

1984秋~1986底

常代华

1965~1968

温凤霞 刘清会

二、民小

(一)永红小学

开办于一九五六年十月,附设在双桥小学内(闵家初),取名双桥小学,设一个班,教师一人(闵心秀),学生45人,这是华严乡第一个民办班,一九六0年停办(详见本篇第二章)。后来上级有意识地在双桥小学少招公办班,民办班渐次增多,以在本村(那时叫大队)第二生产队的保管室上课。后来因成钢、物成储等厂增修铁路,本村多数学生上学要跨越三条铁路,故建校于现永红民小校址,六四年陈兴禄在校长任负责人时出席过市民师先代会,受到嘉奖,六二年区统考获“第一名”,得奖课桌25套。现已公、民办不分,有教师9人,5个班,学生184人。

永红小学历届负责人名单

时 间

姓 名

时 间

姓 名

1956~1958

闵心秀

1966~1977

黄兴秀

1958~1962

闵隆秋

1971~1981

焱群英

1962~1965

陈兴禄

1981~1984

闵心秀

1965~1966

闵心秀

1984~1986底

冯素萍

(二)光明小学

开办于一九五四年,属公立学校,校名双元寺讲学堂,开办利用当时的“提神会”的经费,在双元寺右侧兴修了三间木穿斗瓦房作为校舍,那时有三个学堂(即教室),教员三人,学生七十余名,到解放后五0年办起了公办又元小学,当时有教员五人,四个班,学生200名,一九八五年增设了两个民办班,一九六一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下放给大队,改为民办小学,师生人数有增无减,最多时达九个班,现是基点小学,校长由乡政府任命史贤沃同志担任,有六个班,221位学生,十一位教师。

历届教师负责人

时 间

姓 名

时 间

姓 名

解放前

周世伍

1971~1977

钟素珍

1950~1960

赖兴夏 黄界康

1977~1978

曾少奇

1960~1962

停办

1978~1980

柳安礼

1962~1965

黄振厚

1980~1984秋

黄作勋

1965~1971

兰桂弟

1984~1986底

史贤沃

(三)红锋小学

该校在解放前曾开办,一九四七年又垮台,地址在冯家碾牛王店。一九五七年秋经文教部门与乡政府商定在红锋五队刘家院子,原农会办公处开办三村民小,当时为华严乡清风村民办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有教师三名,学生130余名,高小班两个,初小班一个。六0年九月把当时的万安(现红卫)、同井三校合并成为一个学校,校址在现红锋七队王家院子内,共有教师五名,学生160名,四个初小班。六三年文教部门、社、队三家协商合资,在红锋五队的冯家碾新修了土墙瓦房教室三间,七一年、七三年先后又扩建了两个教室,现在四个班,126个学生,七名教师。

红锋小学历届负责人名单

时 间

姓 名

时 间

姓 名

1950~1956

陈兴禄

1978~1984

胡琼珍 罗清华

1956~1968

汪淑君

1984秋~1986底

罗华昌

1968~1978

胡琼珍

(五)胜利小学

开办于一九五八年九月,属民办,地址在大夫二队的白音庵内办起一个班。一九六0年国家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学校停办,学生分散到大同,大夫(前锋小学)、红旗等校学习。一九六四年区教育拨款修建胜利小学,一九七七年又扩修,共五间教室,现大队占用教室地面,拆除了草房,学生上课在原大队办公室改建后的教室里面,八六年底有四个班,120个学生,七位教师,公民办都有。

胜利小学历届主任教员名单

时 间

姓 名

时 间

姓 名

1958~1960

夏惠琼

1976~1977

何育秋

1960~1964

停办

1977~1981

何育秋 何世秀

1964~1968

夏惠琼

1982~1985.8

周世蓉

1969~1976.8

再次停办

1985.8~1986底

温贤禾

(六)红阳小学

开办于一九六四年九月,原名威凤小学,属社办,开办时无校舍,利用威凤大队第五生产队李家院子两间粪店办起,没有操场,利用院坝代替。主要解决威凤2、3、5、6队学生入学问题,班次最多时曾办起四个班,六个教师,随着生源的减少,至今只有一个班,两位教师,八七年该班毕业后不准备再办,八六年底有学生38个,教师二人,一个毕业班在一处不便排课,从五年级下期开始(即一九八六年二月份)在中心校寄上。

红阳小学历届主任教师名单

时间

姓名

1964~1985.8

朱芳琼

1985.8~1986

陈惠君

第二章 停、并、转的村民小

(一)白塔寺小学

这所学校开办于一九五二年春,地点在紫莉下村的白塔寺,五三年更名为紫荆下村小学,这以前该村没有学校,要上学就得到大夫村小学或金堂县大同乡小学或华严乡小学,因路程较远,故当时多数儿童少年均未上学,建立此校解决了他们的困难。一九六0年因川化扩建生活区,需公社将此校卖给四川化工厂,因而停办。开办至结束该校规模都较小,有初级班无高级班;有高级班初级班也不齐,(大跃进开办了一个高级班)教师最多时也不过三人,班级没有三班五册(复式)。黄介康、黄致衡、温成廉、陈斌松等同志先后担任过该校主任教员。

(二)大弯小学

因白塔寺小学卖掉了,紫荆下村(大跃进中更名为大弯大队,文革中又更名为红卫)群众要求强烈()还大弯街区的兴起,一九六三年新建了这所一座房子,对面共个教室,另一座包括一个办公室,大小九个寝室,一个厨房的全新村小,后因班次增多,原生活用房全部改为教室,一九七六年新修了平房家属宿舍六套,办公室一个,同年转为区教育局直属小学,转办前,骆光秀、王厚华、文桂芳、黎成松、黎显忠、刘清会等同志先后担任过主任教员。

(三)红旗小学(公办)

土地改革后这所学校建于黄金村(文革时更名为红旗大队)刘家大院内,校舍小,只有三个教室,原名黄金村小学。19874年拆迁扩大修于该校原有的一个果园内,文革后为适应成都桥梁厂子女入学之需,由工厂主要投资修了教学楼,办起了中学班,渐次成为现有的规模。1976年转办为区教育直属学校。转办前闵仲羲、魏宗程、杨浩成、陈德洵、邬云珍、庄代芝等同志先后担任过主任教员。

(四)双桥小学

解放前就在双桥柑闵家祠堂办有一个保国民学校。解放后接办乃华严乡中大的村小之一,后因成钢厂、物成储的三条铁道造成了本村多数儿童上学不便,加之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这个村扩大小民办班,继而建起了民办楼。双桥村小班次在大跃进前后逐年减少。直到一九六0年将剩余的一个初级班并入民办校。从此,双桥小学停办。一九六四年由于冶金研究所 设于此,物成储家属增多,成纤厂开办,以及本村有两个队儿童入学之便,六七年又将原闵家祠拆掉重新扩大建成五个教室的教学生活用房,齐备的平房学校于此,重用双桥小学的名称,至此,永红村(双桥村的现名,文革中改的)便有了两所小学校,(那时都执行的五年学制),一九八一年因成纤厂扩建之需,区教育局经办,将重修的校舍地产卖给成都化学纤维厂,在校学生和服务范围的学生分别划给永红社小,团结村学校和中心校,双桥小学第二度停办。先后在双桥小学担任过主任教员的有刘期长、罗淑芳、郑昌兴、李世禄、陈德洵、陈明章、黄学彬、黄作兴、王桂菊、蔡秋蓉等同志。

(五)团结小学校

七0年应满足工厂子女入学之需,与团结村东街靠河边处征购农田由教育部门建立小学一所,取名为团结小学,楼舍一楼一底,教室五间,生活办公用房七间,张世秀、温凤霞、陈玉芝等同志曾在该校负过责。七五年九月学生分别转到中心校,团结小学(当时叫二部)读书,校舍收回教育局机关使用。

(六)团结村小学校

在团结村西街文化巷内,校舍原为成都钢铁厂厂办子弟学校时所建,一九六二年因成钢下马,校舍交给地方,教育局把这所能容纳八个班的学校让中心校办成华严中心校二部,六四年上级拨款新建一座一楼一底共八个教室的教学楼,全校共有十二个教室,文革前最多开设了九个班。文革中“九大”后学校下放社队,该校属红阳大队管,更名为红阳小学。一九七六年改办为区教育局直属学校,脱离中心校,更名为团结村学校(第二篇第二章之已有叙述),从六二年开始,兰从芳,王尔光、赖先琼、王宗英先后在该校负过责。

(七)顺江民小:

该校于青白江区建立后的一九六四年五月建立,校址在顺江大队的李家碾侧,八月五日开的学。当时有教室两个,教师两人。招收一年级新生六十余人,二年级学生三十余人(都是离其他学校远转学而来的)。一九八一年因学生源少并给新河小学,从开办到合并的十七年中共有七届小学毕业生,其他年份应毕业的学生都是在读满四年级后转入新河小学继续学习的,1964~1981年间该校负责人都是蒋富顺同志。

(八)新河民小:

该校先办在石家碾侧,后因本村有公办村小,后就附设在新河村小中的一个班,与新河小学合并。

(九)红旗民小:

这个大队本来有一所公办村小——红旗小学,因川化逐渐扩大,围墙使得儿童们走路太远,故于七二年开办民小于本村的胡家老院子,以便这一带的儿童入学,由一个初小班开始到八一年停办为止,学校只办到两个班的规模,停办后学生分别到前锋、双元小学上课,李朴同志任过该校负责人。

第七篇 幼儿园

第一章 华严中心校幼儿园

大跃进开始后,华严乡各大队都办过幼儿园(班),中心校派陈曼霞担任幼儿教师辅导员,在国民经济进入困难时期便相继停办了。

华严中心校于一九六0年开办了两个幼儿班,入学幼儿70余人。在幼儿园担任过工作的有冯秀琼、袁伍贵、张世秀等同志,两年后因各方面条件所限而停办。

第二章 华严中心校

一九六四年教育局从弥牟幼儿园调来沈静芳同志在二部校门侧,教育局修让出一间单房,华严中心校幼儿园的第一个班开办起来了,先后派了冯玉莲、罗会蓉、胡本英等人在幼儿园内工作,一九六五年新修了教室、寝室后园址有所扩大,大、中、小班齐备,基本具备了幼儿园的规模,但直到文革前都还不够完善,一九七四年教育局收回办成区幼儿园,直属教育局管。

第八篇 农中、夜校

第一章 农 中

华严乡在大跃进期间先后在东升二队夏家庙和新河三队王家院子办起了农业中学,一边上课一边种田,随着国家经济进入困难时期,农中也就停办了。

第二章 夜 校

一、各村夜校及扫除文盲

解放后,华严乡各村先后办起了夜校,有的村借用小学校为校址,无小学校的便在村办公室上课,有的两个村的农民回到一个小学校学习。一开始夜校便成了农民学习时事政策、文化科学、进行文娱活动的中心。因而夜校工作也是以提高文化扫除文盲为中心紧紧配合党在农村中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进行的。三十多年中华严乡的农民夜校有几个高潮。第一个高潮在土改前,活动内容主要是教师教扭秧歌、学文化、工作员宣讲,以加深农民对党的政策的认识,启发提高阶级觉悟,促进了“四大运动”和土地改革的开展。第二个高潮是土改后到建立农业合作社时期。这个时期的夜校更加正规化了,有条件的村相继指派了自己的农民夜校教员,分别办起了高初级班。学校教师则进行辅导和教唱歌、跳舞,但有些村的 都要激烈地开展到深夜。这段时期的夜校工作真可谓是双丰收:扫盲成绩显著,大大提高了农民的集体主义思想,促进了高级农业社的建成。第三个高潮是在大跃进开始后,县级教育部门发给统一的农民识字课本。下达限期扫盲任务,定时进行验收,五八年暑假还从成都来了一批大学生参加夜校扫盲。这时期各小学分片包干负责辅导,虽不象前两段时间每村每晚都要教师下去,但每周至少得深入一两个晚上。这三个阶段华严农村夜校扫除文盲占文盲总人数约80%,成为当时的脱盲乡,扫除文盲的先进乡。

二、五村四社夜校

五村四社包括现在的新河三组,东升村四组,肖刚如同志任社长,全社有73户,320口人,其中青壮年185人,文盲120人,占青壮年的64.3%,这是华严夜校第三个高潮中验收扫除文盲所定的重点,后来也是金堂县的扫盲先进单位。这个夜校是川化附小胡校长、大弯中学朱校长、教师刘万禄、华严完小教师黄致戳共同深入辅导的,两位校长同社长出主意,两位教师同社里几位民师负责各班各级的具体教学,并实行先脱了盲的实行“人钉人”式的包教包学会,社员白昭容是实行包教包学中的典型,全乡有各村的扫盲积极分子。一个多月全社脱盲,经上级验收合格,受到嘉奖。

三、政治夜校

政治夜校是文革后期掀起的又一个夜校高潮。它以政治作统帅兼学农技文化。这个时期学文化重点不再是扫盲,而是中途辍学的学生和脱盲四生的人补课,学校分片包干,队队校校都派有教师辅导每周一次。

第九篇 勤工俭学

第一章 各班经常性的劳动课及生产园地

解放后各班都开设了劳动课,以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劳动的思想和习惯。最初的劳动课限于自我服务性劳动,如清洁大扫除,公务劳动如修路等,高年级在大跃进中开设农业常识课,在文革中大联合之后的复课中开设农业基础课,均属于系统地向少年儿童传授农业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生产园地在开始时,学校将边角余地划给班搞蔬菜种植,最早是无偿交给伙食团,不久便议价售给伙食团,收入归班集体,作为班上活动经费,学生记账,班主任保管现金,每期末结账向全班公布收支情况。困难时期不少学校把操坝周围(中心校将一块小操坝约两分地)划给教师种菜,收益归教师本人。近一年来由于扩建校舍,迁移校址,能 生产园地继续搞种植的也不多了,中心校利用空地种上花木作为绿化,美化学校之用了。

第二章 建校义务劳动

建校劳动从解放初的开辟操坝(挖坟地、园林)、维护无家(翻瓦、补壁)学生们都参加了地,(那时读翻身书的学生年龄较大)此后,每次建校、新建校舍,围墙、 贴砖、瓦、砂、石的运进,旧砖土、废料的运出都视各班级少年儿童的不同年龄,分给了力所能及的任务,让他们为建校出力,从中培养其热爱劳动,爱护学校的情感。此外学生在各个不同的时期还参加了农村中的义务劳动:挖出积运肥料,不钉螺、拾麦子、捡稻穗(仅五三年秋,全学区就向国家捐献了从家田里拾起的稻三千多斤,全部送进了新都县城仓库)修补机耕道,在公共地段植树、翻地、薰土,为军烈属五保户做好事等。七四年修教学大楼,高年级以上班级参加 义务劳动。

第三章 “小五年计划”活动

这项活动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大跃进中尤其搞得热火,这是少先队经常性活动的一个主要内容,每期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搞种植饲养,还是搞积肥、造肥,都是围绕着国家的五年计划行动,为实现它尽微簿之力,当然还是重在思想教育。

第四章 支援成钢建房、川化建厂

一九五八年华严全体小学教师在四川化工厂修建高烟囱处挖运土方一周,此系知识分子参加劳动锻炼,厂方以勤工俭学论,给的报酬在乡完小购置了一个保温桶。

一九六八年成都钢铁厂修建职工宿舍,中心校高年级班次师生到工地上运砖,按每千块两元计酬(搬远距离较近),每班都获得了十元左右的现金。

第五章 社队挂钩

这是文革中的勤工俭学形式,校校班班都各自与大队、生产队挂钩,每周半天,如有力所能及的农活就下田干,如无则积肥,除草或清扫保管室,饲养场,都一律不计报酬。

第五章 校办工厂

(一)“九二0”菌种工厂:

办这种厂是为面向农业服务,在文平中家七0年前后兴起的除个别太小的民办校都先后回大队合建了厂,各校都出了一定数量的产品。

(二)过磷酸钙车间:

过磷酸钙的生产七五年只限于中心校,从磷肥厂买回磷矿粉,从附近厂买回处理的硫酸,按比例将磷矿粉与硫酸拌合即成,销往山区农村,全校教师分三个组每周轮换劳动,但在生产过程中,毒气较大,师生反映较大,不到半年就未再生产,只有微簿的利润,每吨约30元毛利。

(三)肥猪粉厂:

闵隆华同志任肥猪粉厂的厂长,具体负责生产技术、产品销售。初中班学生轮流到厂参加劳动,厂址设在原厨房边的两间新 的房内,开始在华严乡各生产队出卖,学生也帮助推销,后来又外售到其他乡,前后共经营有三年左右。

(四)木器加工厂:

兴建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租用红阳十四队的草房为厂 属学区勤工俭学服务部的下属支厂,由新都县龙虎公社的木 庄明权家 ,服务部 成本一万元,庄明权每年向服务部缴纯利一千八百元,并向服务部缴一万元底本的货款息。后因政策“勤工俭学项目不能承包给个人”,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终止,后较 学校勤工俭学人员蒋世铣代管。木器加工厂的生产家具为主。地址迁到玉带九队学校服务楼内,后因一九八六年六月因学校欠债多,服务楼卖掉,又迁至玻璃加工厂内,一九八六年订每年向学校上缴利润三千元。

(五)勤工俭学服务部:

开办于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九日,先经营校办厂产品,文化用品及百货,后于一九八五年一月底增设成都办事处,由于政策的调整,经营用人不当,造成亏本,于一九八六年停止。

(六)服装厂:

建于一九八五年四月,招生教师亲属48人,由成都华严服装厂王德成作技术指导,与教育局合办,学校派管理人员,厂房设在学校南院,八五年九月学校服务楼修好后迁到服务楼,学校的房子作学前班教室,八六年七月服务楼转让化纤厂以后,又迁到玻璃纸加工厂三楼生产,到八六年底一直在此。从开办到八六年六月向学校上缴一万二千元利润,现转为王德成承包,八六年十月以后,另订上缴利润。

(七)碳灰砖厂:

建于八四年十一月,地址在东升九队保管室,到八六年五月停产,生产碳灰砖四万多匹,由学校派人员管理,雇临时工几人生产。一年多的时间内获利8763.25元。

(八)糕点厂:

为满足学生加餐需要,于八五年四月建起了糕点厂,先由成钢一工人承包,后因该工人犯强奸罪入狱,一段时间后由太平食品厂工人白贵平承包,学校先后购了烘糕机,制冰糕机。白贵平每月向学校交270元(其中20元房租费,50元的生产资料折旧费)。

第十篇 教师待遇

第一章 解放前教师的作用和待遇

解放前教师的作用是“任人唯亲”无亲无故,又不给当权者“烧香拜佛”是找不到工作的,因而除有特殊关系者外,多数教师在寒暑假中都要为求得工作而奔走,当时称做“六腊战争”,可见当时教师任职之艰难。

待遇问题:华严乡小学开办于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政府用于教育的经费在抗日的幌子下不可能多,一般教师薪金值约二百斤大米,校长、主任多一点,有的教师还要少一点。就是两百斤大米不是上了课的教师都能得到,有的人上全课得半薪,剩余的一半被校长找有特殊关系挂名而不上课的人占去了,甚至有的人为了谋求生存,两三人上3课合分一份薪金的事也有。在纸币贬值时,教师领到一月工资只能买到一堆花生,葫豆之事也曾有过。教师的社会地位就更不消说了,夏家庙王教师还是县科员的侄子,不也是被人丢了粪坑,自认诲气,一走了之。

第二章 解放后教师的政治地位和工资福利

解放后人民政府把前华严小学任教的教师全部保留下来任教,历年来为发展华严乡的教育事业,每年都在增添教师,八六年底全学区共有公民办小学教师162人,全学区教师人数最多的1947年(后来划走了三个较大的学校)共有教师266人,是1947年解放前十多名教师的二十倍,中心校八六年底共有教职工62人,是解放前中心校教师人数的十二倍。

解放后的教师被誉为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党和政府在不断努力,要把教师的地位提到较高的程度,让人们都羡慕教师,寒暑假中再也不为下期有无工作而发愁了。这与“六腊战争”吃南瓜花的“教咕咕”的地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教师中建立了党团组织,够条件的只要自愿申请都能被吸收,历年来发展党员就有十二人。工作成绩显著上级还授予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并发给物资和精神奖,历年被誉为市先进工作者有四人。区先进工作者的有二十二人次,优秀共产党员两人。优秀共青团员两人。乡级少先队优秀辅导员38人。乡级模范班主任23人。人民政府发给园丁荣誉证章、教龄三十年以上者五人。凡德才条件具备的教师都会受到重用和提拔,仅八0年以来,中心校教师被提升为校长的4人,教导主任的3人,基点校校长4人,被选为区人民代表的2人,乡人民代表的6人。

解放后教师的工资福利得到不断提高,解放初期是供给制,一般都有150斤大米。1952年下期实行工资分制(一个工资分值人民币二角二分),教师起码的能得到一百个工资分,高的有一百一十二个工资分的(每差4分为一个级别),当时的陈裕光校长也是一百一十二分。一九五六年下期进行工资改革,将工资分制改成薪金制。小教工资等级共十个,最少20元,最多70多元,当时华严教师一般评为七级(32元)、六级(36元)的是大多数,评为五级(41.5元)的只有4人,评为七级以下的是极少数。这一年的暑假,每个教师都领到双工资(提前把改革后应补的差额发了,每人领了一月的工资,评定级别后还得到了不同数目的增补金额)。一九六三年进行了一次工资大调整,一般都升了一级,个别的升了两级。自从一九六0年参加工作的就实行政级别,以后在小教中就再现了教师级和行政级两种工资级别。在九六三年这次调资中,对在一九六0年,一九六一年参加工作的教师作过小的调整,是为奖励成绩显著的青年教师而进行的。在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三年这段时期,在一九六一年中,教师工作还作过小的调整,是为奖励成绩显著的教师而进行的,提升面只有2%,被调者是骆光秀、黄致戳。

在福利方面,党和政府给予的照顾是解放前教书的人根本想象不到的。一九五三年上期开始实行公费医疗,后相继实行教师家庭困难的现金、实物(衣、布、棉)补助,多子女补助,(五十年代)病假不扣工资(有时间界线)、粮食补贴、副食品补贴、肉贴、燃料补贴、资料费、洗礼卫生费等,教师还同国家工作人员一样享受离退休,死后由组织负责安葬费用等待遇。用一句话来作解放后教师享受的福利的概括:那就是生、老、病、死人民政府都给包干了。近两三年由于学校勤工俭学的发展,保证了每个教师每月三元以上的出勤奖,每逢节日还发给应时礼品,每期末还按联教计奖得分发奖,仅一九八四年用于全学区教工福利方面的经费就有一万二千余元(医疗费不包括在内)。

几个阶段工资变化情况(人平)

时 间

金 额

文革前

一九八二年

一九八五年

公办人平

37元

52元

87元

第三章 解放后教师的政治和业务学习

为了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三十多年来党和政府很重视教师的政治学习。学习内容是国内外大事,党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重要的革命文献,革命领导人的著作,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学习的方式是听辅导报告,大会发言,主要鼓励小组自觉讨论。间或也进行考试。(曾经进行过党史学习考试,哲学常识考试,时事政策学习考试,青年教师的师德 考试,“八法一例”的法律常识考试等)。五十年代的教师集训也是以政治学习为主,每次都有一个中心政治课题,或稿政治运动。在教师中开展系统的政治政府学习有《社会发展简史》、《中国共产党三十年》、《哲学常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教师职业道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有关重要文件“八法一例”等。

业务学习开始是间周一个早上,五十年代中期改为间周半月的学习时间。内容有学习教材,研究备课,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学习先进经验,改革教学方法,临堂观摩教学,相互切磋提高,走访先进学校,观看教学新动态,请优秀教师来校为改进本校工作传经送宝。在五十年代系统学习《冈察洛夫教育学》,六0年系统地学习了《中师教育学》,八十年代学习了有关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学等资料。这类学习大部分是在职学习,也有离职代薪学习的。近年来在职进修高、中毕业的有7人,中师文科单科结业的有11人,还在在职进修的共有37人,离职的有1人。

第十一篇

各项工作人员的职责

第十二篇

学校经费

第一章

解放前经费收支简况

一九四一年开办华严小学校,而政府就只管拨发工资,每人每月200斤左右的大米,办公费每月20元,其他一律不管。除开办时乡公所筹集了为数不多的设备费用外,其他没有别的经费来源,经费支出方面,工资当然发放给教师,办公日用开支只好靠那20元来维持了。

第二章

解放后经费来源和开支

人民政府接管了华严小学后,就把学校经费包下来了,无论是工资、办公用品、还是修缮和设备等费用,都由县教育管理部门按县、区(市属区)划给的教育经费调配发下来。

1985年预算内外经费收(支)一览表

制作:郑学章

收 入

支 出

结 存

预 内

预 外

预 内

预 外

预 内

预 外

1.拨款127482.27

1.学费14790.03

1.工资80233.63

1.公务费8386.88

2.后勤站拨款696.86

2.补助工资13372.47

2.修缮费4329.01

3.福利费4185.89

3.业务费197.45

4.离休、退休金4537.92

4.购置费2573.55

5.民师补助费20334.00

6.公务费762.22

7.修缮费647.06

8.业务费217.08

9.肉贴3192.00

合计

127482.27

15486.89

127482.27

15486.89

第十三篇 人 物

第一章 历任校长、教导主任名单

姓 职

名 务

时 间

党支部书记

校长

教导主任

备注

1950~1951

罗贞坤

67年~71贫宣队主持

赖76年调走

郑73年调走

陈82年调走

黎81年调走

1951~1953

陈裕光

1953~1954

周继永

1954~1956

杨溶东

1956~1958

官洪寿

1959~1962

陈祥麟(付)

1962~1964

陈祥麟(付)

1964~1966

王尔光

王尔光 陈祥麟(付)

1972~1979

王尔光 兰从芳(付)

王尔光 兰从芳(付)

1979~1980

温凤霞

兰从芳(付)

1980~1983

温凤霞

兰从芳(付) 乔林钦(付)

1983~1984

温凤霞

乔林钦(付)

1984~1986底

温贤昌 乔林钦(付)

温贤顺(付) 乔林钦(付)

易敏先(付)

第二章 群团组织名单

(一)历届工会主席名单:

廖作钧 骆光秀(58~62) 江兴贤(63~66)(文革中断)

兰从芳、彭彪(78~80) 乔林钦(80~85)易敏先(85~86)

(二)历届团支部书记名单:

陈祥麟 张志荣 兰从芳 喻成瑶 张世秀 陈昌会

(三)历届少先队总辅导员名单:

赵松革 高泽问 张伯琪(58~59) 张志荣(60~62)

张如秀(62~70) 易敏先(71~84) 陈昌惠(84~85)

王敬芳(85底~86底)

(四)历代教代会名单:

84年(第一届) 温贤银 温佐美 曾少奇 马庭莉

张 玉 罗华昌 周凤丽 曾宪法 易敏先 陈家乐

陈昌惠 廖信莹 乔林钦 温贤顺 票名权 温凤霞

张孝云 陈敦平 张乐琼 温贤碧 钟其奎 黎显忠

王素华 萧从惠 易炳芬 郑永芳 曹泽英 兰体蓉

黄秀文 86年(第二届) 刘友禾 邓明芳 马庭莉

康世惠 范如松 雷 敏 陈素君 林水金 张 玉

周凤丽 蒋桂珍 王文芳 赵顺志 温秦生 郑学章

王素华 雍永秀 陈友琼 周明珍 肖永泰 肖从惠

易炳芬 吴志菊 温贤英 江宗伦 禾跃英 卢盛才

古兴富 黄月兰 郑永芳 温贤禾 谭启荣 张思秀

钟其奎 谭礼兴 冯祥琼 李如作 罗方琼 蒋富顺

温 刘继蓉 温贤碧

第三章 教师名册

(附后)

成都市青白江区华严学区教师花名册(止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姓 名

性别

民族

出 生

年 月

周岁

籍贯

家 庭

出 身

本 人

成 分

政 治

面 貌

入 党

时 间

文 化

程 度

何时参加革命工作

现任职务

何种工

资级别

有何技

术职称

备 注

党内

行政

温贤顺

47.12

38

成都青白江

下中农

学生

党员

71.3

高中

69.9

支部书记

付校长

80元行政22级

乔林钦

41.2

45

四川成都

小商

学生

党员

81.9

中师

55.9

支部书记

付校长

行政21级

86.50元

易敏完

40.8

46

四川富顺

贫民

学生

党员

85.4

中师

60.7

付校长

工会主度

行政20级

94.50元

廖信莹

46.9

40

四川广汉

政员

学生

党员

85.7

高中

72.12

教导主任

行政22级

伍德藻

46.9

40

成都

职员

学生

党员

85.7

中师

67.9

教导主任

行政22级

蒋桂珍

46.7

40

南充

贫农

学生

党员

85.4

中师

67.7

教研员

22级74元

陈华珍

46.1

40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65.7

教研员

23级

张昌雲

58.10

38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团员74.7

中师

78.4

教研员

24级

闵心秀

37.4

48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中师

56.9

教研员

22级

周凤丽

43.9

43

成都

工人

学生

中师

62.9

油印

22级

王敬芳

46.9

40

江苏师县

革干

学生

党员

85.4

中师

67.8

少先队总

辅导员

22级

聂怀芳

47.4

39

新都

贫农

学生

党员

71.6

中师初中毕业

三月71.12

23级

赵顺志

42.1

45

青白江

小土地

出租

学生

高中

71.1

22级

郑学章

47.7

39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中专

71.7

会计

23级

周继蓉

45.3

41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中师

68.9

出纳

22级

蒋世铣

51.8

35

江苏临城

职员

学生

初中

72.12

勤工俭学

24级

成都市青白江区华严学区教师花名册(止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姓 名

性别

民族

出 生

年 月

周岁

籍 贯

家 庭

出 身

本 人

成 分

政 治

面 貌

入 党

时 间

文 化

程 度

何时参加革命工作

现任职务

何种工

资级别

有何技

术职称

备 注

党内

行政

易炳发

45.12

40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中师

68.9

勤工俭学

22级

吴 秀

44.4

42

甘洛

地主

学生

初中

58.10

学前班

20级

范明厚

50.5

36

成都

工人

学生

中师

69.2

美术教师

23级

陈昌惠

50.1

36

青白江

小土地

出租

学生

党员

78.12

初中毕业高中师范一年

71.10

地理

23级

石 琴

56.11

30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75.9

美术教师

行政25级62.00元

85.12转正

雷 敏

63.11

23

四川中江

干部

学生

团员81.8

中师

电教音乐

68.00元

陈家乐

45.12

40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中师毕业

69.1

体育教师

74.00元

陈容琚

50.3

36

四川中江

地主

学生

初中

65.9

音乐教师

68.00元

范如松

47.9

37

青白江

下中农

学生

中师

68.9

自然

80.00元

昌权

30.2

56

四川温江

小土地

出租

学生

高中毕业

50.1

初中历史

74.50元

借到乡中学

罗全英

46.7

40

四川金堂

中农

学生

高中

71.11

初中数学

74.00元

借到乡中学

黄月兰

38.3

47

四川新都

地主

学生

中师

58.7

初中语文

86.50元

借到乡中学

蒲德英

48.10

38

贵州赤

小手工

业者

学生

高中

70.1

初中语文

68.00元

借到乡中学

古兴富

55.3

31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中师

74.11

初中语文

74.00元

借到乡中学

杜书妮

58.10

28

四川盐亭

干部

学生

团员74.5

高中

77.8

初中语文

74.00元

借到乡中学

陈秀英

40.2

46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中专

63.9

初中语文

86.50元

借到乡中学

李国芳

37.5

49

四川金堂

中农

学生

中师

62.9

初中物理

80.00元

借到乡中学

成都市青白江区华严学区教师花名册(止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姓 名

性别

民族

出 生

年 月

周岁

籍 贯

家 庭

出 身

本 人

成 分

政 治

面 貌

入 党

时 间

文 化

程 度

何时参加革命工作

现任职务

何种工

资级别

有何技

术职称

备 注

党内

行政

魏泽英

47.10

39

四川壁山

职员

学生

中师

69.2

教师

68.00元

83.3始病休

刘泽成

44.10

42

四川绵阳

贫民

学生

中师

63.9

教师

74.00元

73.4始病休

丁念清

51.2

35

四川乐至

工人

学生

中师

69.3

教师

74.00元

82.12始病休

曾绍奇

46.12

39

青白江

佃富农

学生

高中

65.2

高段数学

74.00元

79.12转正

陈道勋

48.10

38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中师

72.4

高段语文

74.00元

代课后读书

温玉英

54.8

32

青白江

下中农

学生

中师

74.9

高段语文

74.00元

代课后读书

王汝龙

52.11

34

四川温江

小土地

出租

学生

中师

69.2

高段数学

74.00元

刘友禾

45.5

41

青白江

地主

学生

高中

74.3

高段数学

74.00元

85.12转正

高念霞

49.7

37

成 都

工人

学生

中师

69.1

高段语文

74.00元

知青

温佐美

52.10

34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初中

69.1

高段语文

68.00元

82.12转正

张 玉

50.9

36

成 都

学生

中师

69.1

高段语文

74.00元

知青

陈素君

43.2

43

四川新都

中农

学生

初中

65.6

高段数学

74.00元

79.12转正

王晓蓉

49.3

37

四川成都

职员

学生

中师

66.2

高段语文

74.00元

知青

康如惠

56.10

30

四川重庆

工人

学生

共青团员75.3

中师

73.3

高段语文

74.00元

廖信玉

46.11

40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初中毕业师范一年

72.12

高段数学

74.00元

温贤银

43.8

43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高中

66.9

高段语文

74.00元

80.12转正

邓明芳

42.6

44

四川南充

资本家

学生

中师

64.9

高段语文

86.50元

张崇淑

44.9

42

四川乐山

职员

学生

中师

65.9

高段数学

80.00元

成都市青白江区华严学区教师花名册(止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姓 名

性别

民族

出 生

年 月

周岁

籍 贯

家 庭

出 身

本 人

成 分

政 治

面 貌

入 党

时 间

文 化

程 度

何时参加革命工作

现任职务

何种工

资级别

有何技

术职称

备 注

党内

行政

马庭丽

48.4

38

江西南昌

职员

学生

高中

68.11

低段语文

74.00元

沈群芳

47.2

39

青白江

下中农

学生

中师

69.1

低段数学

74.00元

林水金

45.6

41

成都

贫农

学生

中师

65.7

低段语文

80.00元

何秀琼

53.10

33

成都

工人

学生

中师

72.2

低段数学

74.00元

冯 瑶

67.8

19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团员81.10

中师

86.8

低段语文

小数试45.00元

常代华

41.12

44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初中

64.3

高段数学

86.50元

新河基点校校长

陈敦平

39.2

48

青白江

下中农

学生

初中

72.6

高段语文

80.00元

刘继蓉

50.2

36

四川安县

自由职业

学生

中师

69.1

低段语文

74.00元

温成蓉

42.9

44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党员

65.5

高中

63.9

高段语文

74.00元

79.12转正

温贤碧

63.2

23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团员79.7

中师

81.10

高段语文

68.00元

邝光琼

53.3

33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初中毕业师训三月

71.7

中段语文

74.00元

童文敏

62.8

24

青白江

工人

学生

团员89.6

高中

79.12

低段语文

68.00元

罗方琼

51.3

35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71.7

低段语文

74.00元

陈会君

49.11

37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中师

69.1

体育

74.00元

肖丛惠

40.11

46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党员

66.4

高中

64.8

高段数学

80.00元

78.10转正前锋基点校校长

周明珍

47.10

39

四川眉山

下中农

学生

初中毕业师训三月

71.7

高段数学

74.00元

夏克海

51.7

35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初中毕业师训三月

71.7

体育

74.00元

陈修琼

42.6

44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中师

69.1

低段数学

74.00元

肖永泰

45.3

41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高中

65.9

初中物理

80.00元

成都市青白江区华严学区教师花名册(止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姓 名

性别

民族

出 生

年 月

周岁

籍 贯

家 庭

出 身

本 人

成 分

政 治

面 貌

入 党

时 间

文 化

程 度

何时参加革命工作

现任职务

何种工

资级别

有何技

术职称

备 注

党内

行政

温贤春

48.3

38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初中毕业师训三月

72.12

低段语文

74.00

黎显忠

52.10

34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党员

73.11

高中

74.7

初中数学

68.00

80.12转正

陈友琼

52.4

34

青白江

手工业者

学生

中师

69.1

高段语文

74.00

郭廷坤

62.11

23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中师

81.10

初中语文

68.00

吕富强

45.11

41

四川金堂

贫农

学生

高中

67.1

初中语文

74.00

吕玉珂

50.5

35

成 都

职员

学生

中师

69.10

中段数学

74.00

革新小学

李世卓

53.12

32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中师

76.10

低段数学

74.00

兰 渊

59.7

27

四川金堂

教师

学生

高中

77.8

中段数学

68.00

陈桂英

36.9

50

青白江

社员

学生

初中

56.3

低段语文

小数4

94.50

双元小学

郑学华

52.5

34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初中毕业师训三月

71.7

中段语文

74.00

红卫小学

温贤暑

48.9

38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中师

69.1

低段语文

74.00

钟莉琼

55.3

31

四川简阳

贫农

学生

高中

77.2

中段数学

74.00

廖志立

34.5

52

四川金堂

地主

学生

中师

57.9

高段语文

94.50

冯素萍

54.9

32

四川遂宁

工人

学生

中师

69.1

高段语文

74.00

谭启荣

50.10

36

四川大足

店员

学生

中师

69.1

高段语文

74.00

行宝华

52.7

34

河南孟县

工人

学生

中师

70.12

高段语文

74.00

李家桂

49.5

37

四川广汉

贫农

学生

中师

69.1

高段数学

74.00

成都市青白江区华严学区教师花名册(止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姓 名

性别

民族

出 生

年 月

周岁

籍 贯

家 庭

出 身

本 人

成 分

政 治

面 貌

入 党

时 间

文 化

程 度

何时参加革命工作

现任职务

何种工

资级别

有何技

术职称

备 注

党内

行政

温贤禾

51.7

35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初中毕业

师训三月

71.7

高段语文

74.00

胜利小学

郑永芳

51.7

35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初中

72.6

高段语文

74.00

曾修琼

52.8

34

四川金堂

小商

学生

中师

70.12

中段语文

74.00

同井小学

胡琼珍

37.12

49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初师

61.8

教 师

朱芳琼

40.8

46

彭 县

中农

学生

初师

59.8

教 师

唐世香

38.11

48

四川金堂

贫农

学生

初师

58.9

教 师

张思秀

38.7

48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小学

58.9

教 师

王素华

40.2

46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中师

57.9

教 师

冯祥琼

39.7

47

青白江

农民

学生

小学

62.3

教 师

钟其奎

40.2

46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高中

63.9

教 师

易旭田

41.10

45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中专

64.8

教 师

蒋富顺

44.11

42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64.7

教 师

江宗伦

42.8

44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高中

64.8

教 师

史贤沃

41.10

45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初中

63.9

教 师

周永惠

45.9

41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初中

63.3

教 师

廖传惠

51.6

35

四川金堂

贫农

学生

初中

69.2

教 师

陈玉萍

43.9

43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初中

67.9

教 师

罗华昌

47.11

39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初中

70.2

基点校校长

成都市青白江区华严学区教师花名册(止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姓 名

性别

民族

出 生

年 月

周岁

籍 贯

家 庭

出 身

本 人

成 分

政 治

面 貌

入 党

时 间

文 化

程 度

何时参加革命工作

现任职务

何种工

资级别

有何技

术职称

备 注

党内

行政

罗清华

50.4

36

青白江

学生

初中

70.2

教 师

曾宪法

41.4

45

青白江

学生

初 业

70.9

教 师

黄秀文

46.3

40

龙 泉

学生

高中

70.3

教 师

温贤英

43.1

43

青白江

学生

初中

71.2

教 师

黄作勋

39.5

47

青白江

学生

高小

58.1

教 师

吴志菊

47.7

39

青白江

学生

高中

72.9

教 师

温贤芳

51.7

35

青白江

学生

初中

72.2

教 师

江宗珍

51.5

35

青白江

学生

初中

72.2

教 师

温贤佐

54.1

32

青白江

学生

初中

72.9

教 师

闵龙华

52.3

34

青白江

学生

高中

73.9

教 师

易炳芳

47.1

39

青白江

学生

高中

70.9

教 师

乔定明

52.5

34

青白江

学生

高中

73.8

教 师

罗清芬

52.7

34

青白江

学生

初中

73.2

教 师

陶 红

52.6

34

青白江

学生

高中

73.9

教 师

曾勋琼

54.6

32

青白江

学生

初中

73.9

教 师

张乐琼

53.11

33

青白江

学生

中师

73.9

曹泽英

52.10

34

新 都

学生

高中

74.9

成都市青白江区华严学区教师花名册(止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姓 名

性别

民族

出 生

年 月

周岁

籍 贯

家 庭

出 身

本 人

成 分

政 治

面 貌

入 党

时 间

文 化

程 度

何时参加革命工作

现任职务

何种工

资级别

有何技

术职称

备 注

党内

行政

钟通蓉

53.2

33

新都

中农

学生

高中

74.9

教 师

谢秩惠

52.6

34

新都

中农

学生

高中

74.2

教 师

王延彬

54.2

32

新都

中农

学生

中师

74.8

教 师

朱英芸

53.9

33

新都

中农

学生

高中

74.8

教 师

兰体蓉

53.12

33

新都

中农

学生

高中

74.2

教 师

陈道凤

54.5

32

新都

中农

学生

高中

74.9

教 师

谭礼兴

51.5

35

新都

中农

学生

高中

75.3

教 师

雍永秀

56.1

30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79.5

教 师

陈家玉

55.2

31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高中

75.8

教 师

廖世根

53.2

33

青白江

下中农

学生

高中

74.12

农中教师

温成菊

51.4

35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76.9

教 师

卢盛才

53.3

33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党员

初中

76.9

农中校长

钟先琼

56.5

30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高中

76.10

教 师

廖道芳

49.7

39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高小

76.9

教 师

谢秀琼

53.12

33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73.9

教 师

钟水

59.2

27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大专

76.8

教 师

陈顺

49.7

37

青白江

中家

学生

高中

77.7

教 师

何代蓉

56.8

30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77.2

教 师

成都市青白江区华严学区教师花名册(止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姓 名

性别

民族

出 生

年 月

周岁

籍 贯

家 庭

出 身

本 人

成 分

政 治

面 貌

入 党

时 间

文 化

程 度

何时参加革命工作

现任职务

何种工

资级别

有何技

术职称

备 注

党内

行政

彭明春

58.2

28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高中

教 师

张孝其

57.10

29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高中

农中副校长

温贤勋

57.3

29

青白江

下中农

学生

高中

教 师

李祖琼

60.2

26

金 堂

中农

学生

高中

教 师

钟顺琼

58.10

28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教 师

曾文香

57.8

29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教 师

李大秀

56.8

30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教 师

刘干昭

56.8

30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教 师

叶 微

59.8

27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教 师

周成福

53.12

33

青白江

社员

学生

高中

教 师

张孝蓉

58.3

28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教 师

刘作总

59.2

27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教 师

李显会

61.9

25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高中

教 师

藏 琳

62.12

24

青白江

干部

学生

高中

教 师

石世秀

59.11

27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高中

教 师

罗 玉

62.12

24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教 师

吴晓琼

63.4

26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教 师

廖品芳

64.11

22

青白江

工人

学生

高中

教 师

成都市青白江区华严学区教师花名册(止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姓 名

性别

民族

出 生

年 月

周岁

籍 贯

家 庭

出 身

本 人

成 分

政 治

面 貌

入 党

时 间

文 化

程 度

何时参加革命工作

现任职务

何种工

资级别

有何技

术职称

备 注

党内

行政

刘 艳

63.12

23

青白江

干部

学生

高中

81.9

教 师

吴秀珍

63.2

23

彭 山

贫农

学生

高中

82.9

教 师

钟秀英

66.7

20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82.8

教 师

白德佐

64.3

22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82.9

教 师

庄丽萍

64.4

22

青白江

社员

学生

高中

82.4

教 师

黄美萍

65.1

21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83.9

教 师

黎成兰

64.1

22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83.9

教 师

罗蓉

65.4

21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高中

84.9

民中教师

庄大青

63.5

29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高中

84.9

民中教师

刘作彩

64.10

22

青白江

中农

学生

高中

84.9

民中教师

吴小意

65.4

21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84.9

民小教师

唐其英

64.7

22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84.12

民中教师

张玉琴

63.5

18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85.9

小 教

庄文玲

66.6

20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85.9

民中教师

夏玉琼

66.4

20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85.11

民中教师

胡洪然

63.6

23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86.3

民中教师

邓晓宝

67.3

19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85.9

教 师

黄德元

63.9

20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84.2

民中教师

吴纯菊

67.10

19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86.9

民中教师

夏昌菊

64.10

20

青白江

贫农

学生

高中

86.9

民中教师

第四章 历届先进教育工作者、先进教师名单表

((区)县以上的,六四年以后)

荣 获 项 目

姓 名

时 间

区先进工作者

陈德询 乔林钦

1964

区先进工作者

乔林钦 向性智

1965

区先进教师

乔林钦

1978

区优秀辅导员

易敏先

1979

市青年突出手

易敏先

1980

区优秀党员

肖显德

1980

市先进工作者、先进班主任

张 玉

1982

区勤工俭学先进个人

易敏先 温贤顺

1982

区先进班主任

张 玉 蒋桂珍

1982

区五讲四美先进个人

张思秀 邝光素

1982

区五讲四美先进个人

易敏先

1983

区五讲四美先进个人

王敬芳 江宗珍

1984

市先进老师

马庭莉

1985

区先进老师

马庭莉 廖信莹 王汝龙 温贤银 刘友禾

1985

区优秀党员

乔林钦

1985

区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马庭莉

1985

区两个文明先进个人

马庭莉 廖信莹

1986

市先进工会积极分子

易每先

1986

区人民代表

骆光秀

1974

区人民代表

温凤霞

1981

区人民代表

乔林钦

1984

数龄二十五年、三十年以上人数统计表

数 龄

姓 名

二十五年以上

乔林钦 易敏先 闵心秀 吴 秀 黄月兰 廖志立

陈桂英 胡琼珍 朱芳琼 唐世香 王素华 张思秀

三十年以上

粟昌权 易德先 彭淑翠 周伯狱 魏绍芳

第五章 三好学生代表名单

(一)八二年上期三好学生名单:32人

刘 红

廖 艾

杨一建

范玉兰

程良洪

邹文敏

罗 恒

曾 勇

唐竞艳

欧炳秀

刘 华

郭 华

李 欣

金 梅

李 陵

贾 亮

陈勇平

夏红艳

夏小莉

李 雪

杨 伟

马 红

黄运碧

刘 兵

何玉卿

雷 辉

段小雨

郭 俊

叶朝英

陈 燕

李兵

郭 燕

(二)八二至八三年下期三好学生:54人

邱庆艳

钟 华

曹文俊

卿少芳

谢小兰

史本红

温明霞

王文红

李显勇

温贤容

吴志强

谢 巧

廖 艾

曾 建

金 路

罗 恒

邹文敏

范玉兰

曾 勇

程 碧

庄道蓉

段 银

罗 静

鞠天军

欧炳建

杨小兰

李 欣

金 梅

胡春华

李 陵

石世燕

罗 军

叶朝晖

曾省茂

陈永平

贾 亮

黄运碧

陶 蕾

雷 群

冯 刚

段小丽

陈 燕

温成艳

夏玉兰

夏绍薇

乔定清

范林安

王文刚

(三)八三——八四年下期三好学生名单:26人

谢小兰

温明霞

廖 艾

罗 恒

许汝林

李 欣

石世艳

陈永平

张 霞

闵龙艳

苏立苹

史本红

卿绍芳

王文红

范玉兰

金 路

唐文艳

杨小兰

郭 华

金 梅

贾 亮

吴克强

李显勇

白兰旭

刘 伟

李 陵

(四)八四年出席区三好学生名单

陈小芹

张 霞

李 欣

廖 艾

范玉兰

李江涛

(五)八五年出席区三好学生名单:

周 敏

聂 英

温明霞

范玉兰

金 梅

付霞

(六)八六年出席区三好学生名单:

范玉兰

李 欣

付 霞

陈小凤

温春梅

钟 凯

陈永平

(七)八四——八五年上期三好学生名单:41人

李 伟

范小玲

欧炳建

夏小红

苏绍富

徐川江

张 平

夏 毅

付丽曦

刘宇男

王 壬

郭 建

黄 利

谢小兰

史本红

温明霞

王成美

王文红

欧 坤

李显勇

夏克康

郑 伟

代延刚

范玉兰

罗 恒

程 君

罗 静

邹文敏

向方珍

朱小平

梅兰英

唐良武

白兰京

唐静艳

李明芳

金 梅

付 霞

石世艳

陈永平

史本翠

文 钢

(八)八四——八五年度下期三好学生名单:38人

钟 毅

夏小红

付丽曦

谢小兰

温明霞

邓小蓉

范玉兰

欧炳秀

李 欣

付 霞

贾 亮

黄代云

苏绍富

刘宇男

夏绍苹

芪 毅

史本红

欧炳翠

邱庆艳

卿少芳

曹文俊

王文红

王成美

程良洪

夏 娟

夏克康

廖 艾

曾 勇

程 君

庄 道

史 静

金 路

邹文敏

毛 汉

唐良武

吴雪梅

张 彬

胡春华

(八)八五——八六年度三好学生名单:53人

宋 艳

苟 锋

周惠敏

易思培

蔡礼江

郭 旭

范小玲

马文成

伏 蓉

张 平

夏小红

姚青松

徐川江

刘宇男

钟 华

夏绍苹

付丽曦

王 壬

付 琴

黄小琴

黄 利

杨 宏

刘国利

范玉兰

程 碧

邹文敏

金 路

毛 汉

罗 恒

史本红

谢小兰

郑雪梅

夏昌珍

史本会

欧炳秀

邱庆艳

欧素华

曹文俊

卿少芳

温明霞

王文红

李海

李显勇

廖 艾

张孝军

肖建华

邓小蓉

陈玲

欧炳

段劲林

唐静艳

石世兰

乔定元

第六章 毕业生中成绩昭著人名单表

五0——八六年间在华严中心校所属小学校友升入中专、大专名单

(近几年为主)

张 康

四川大学(留美)

王 江

成都大学

王 赤

科技大(留美)

龚 捷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张 萍

山西太原机械学院(留美)

林 俊

成都工学院

张 叉

四川师范大学

魏 顺

泸州医学院

黄 刚

成都中医学院

李 徽

上海化工学院

王述毅

上海机械学院

余新莲

成都地质学院

乔志强

北京化工学院

刘珊林

四川大学

张克惠

四川师范大学

五 宾

泸州化工学院

卢晓蓉

成都大学

关文伦

四川农学院

陈友霞

南充师范学院

周 红

四川师范大学

泸州医学院

代 雯

四川师范大学

岳 新

重庆医学院

张 红

北京航空学院

王 智

北京钢铁学院

黄 庆

成都地质学院

辜维宁

成都中医学院

张 静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辜维佳

武汉华中学院

黄天顺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辜维健

上海机械学院

杨振平

重庆大学

胡 钢

成都大学

冯祥如

西安交大

杨潮海

成都大学

邝光福

四川师范大学

刘世富

长江第三炮校

黄宏林

四川医学院

邓吉涛

西南农学院

黄美信

成都大学

温佐惠

成都体育学院

杨金凤

四川农机学院

廖正坤

成都体育学院

黎成行

四川农机学院

张华伦

重庆大学

侯小红

泸州医学院

胡天志

南京大学

刘孝管

石油学院

郭光歉

成都工学院

刘定儒

北京体院

郭永芳

成都工学院

曾福生

重庆师范学校

罗华贵

东北军大

余 飞

绵阳师专

罗荣辉

电讯工程学院

余伍章

成都大学

吴志强

环 军大

黄成国

成都大学

李海燕

西安交大

乔定建

重庆大学

李 杰

北京科大

翁明松

长沙第三炮校

罗 兵

淮北师专

温贤兵

矿业学院

郭光辉

四川师范大学

杨桂英

南充师院

王京芳

西南师范大学

沈忠智

轻化工机械学院

罗声发

山西太原大学

李运成

重庆大学

吴志永

吉林工大

周 彬

陆军大学

刘运长

北京航空工业学院

乔志水

四川大学

陈家兵

重庆石油学院

何世福

重庆大学

陈家军

江西财经学院

胡怀建

成都科技大学

邓万章

重庆石油学院

贾明章

上海交大

王开俊

四川师范学院

周述清

甘肃机械学院

包世勇

成都大学

张文杰

西南政法学院

谭兴树

西安交大

钟先海

成都大学

黎 川

西南农学院

刘和蓉

四川美术学院

钟家国

重庆大学

黄兴群

金堂师范

沈小凤

西南农学院

贾群章

成都农校

刘利俊

西南农学院

乔定英

武汉河运学校

李 建

沈阳大学

贾会章

成都卫校

李道志

重庆大学

乔定翠

成都中医学院中专班

赖成祥

四川教育学院

吴立寿

张 贵

军事学院

黄振厚

成都二师

杨 平

金堂师范

黄德安

成都二师

莫国华

成都建设学校

邓思玉

金堂师范

罗 兵

成都工业学校

柳安礼

金堂师范

张昌云

金堂师范

王民才

金堂师范

曾有英

四川机械工业学校

罗华林

金堂师范

樊新胜

四川石油学校

罗云翠

成都卫校

郭 平

四川供销学校

吴志民

成都气象学校

邱友冬

成都工业学校

罗荣茂

成都工业学校

乔立军

金堂师范

吴志萍

成都师范

李 红

成都护士学校

吴志芳

成都农校

赖州惠

川医护士学校

郭廷坤

金堂师范

雷 敏

成都师范

邓先忠

金堂师范

鲁 楠

金堂师范

刘龙伦

成都二师

宋锦蓉

成都航校

何世琼

金堂师范

杨成蓉

成都工业学校

白德会

成都二师

罗朗琪

金堂师范

张思洪

湖南湘潭水利学校

罗声菊

成都师范

肖义顺

成都二师

李再春

武汉测绘学校

熊恒富

成都卫校

王文欢

南充石油学校

林德

蚕桑学校

史云芬

四川银行学校

田吉昌

成都二师

王德新

成都财贸学校

吴富元

郑州公安学校

黄德光

成都公安学校

刘作利

成都卫校

周代军

成都农业学校

邝光素

成都师范

周代全

重庆军干校

宋继波

灌县林县学校

陈容福

重庆石油学校

冯 瑶

成都师范

邓万康

成都二师

赖州华

金堂师范

沈小英

成都财经学校

闵龙云

成都航校

黎 忠

成都工农建筑学校

钟其富

成都航校

温翠蓉

广汉师范

王 兵

四川化工学校

吴富菊

金堂师范

陈家松

成都航校

杨金华

成都工业学校

陈家长

成都师范

张于海

成都二师

陈立树

成都师范

黎成敏

成都工业学校

赖成翠

金堂师范

常忠兰

成都卫校

王贵云

都江堰水电校

常怀发

成都航空工业学校

陈文生

成都农机校

李运泽

成都无线电工业学校

庄良述

德阳机械学校

贾琼章

成都农技校

廖述和

成都建筑学校

王 苹

成都卫校

曾昆武

金堂师范

周述东

金堂师范

曾贤淑

金堂师范

廖生良

重庆煤碳学校

乔定伟

成都纺织学校

李大忠

金堂师范

谢世红

成都师范

王述贵

成都分安学校

江登和

成都师范

米因全

金堂师范

乔定春

四川省水利学校

李世芬

金堂师范

张明贵

成都商业学校

刘作玉

南充石油学校

邓吉美

成都财会学校

周道碧

成都师范

刘作敏

成都卫校

刘作芝

金堂师范

刘作先

金堂师范

附录:

一、电化教学

随着四化建设的需要,对教育的发展要求过高,过快,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个黑板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现代化教学的手段逐渐进入课堂,我乡小学从七七年起开始使用幻灯教学,这几年已从使用幻灯发展到用录音等电教手段,在中心校不仅语文、数学使用,而且常识、音乐、美术、体育、思想品德等各科都采用,并且把使用电教列入联教计奖之列,电教多次受到上极表扬和奖励,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效益的提高。

八六年电教组受成都市电教队三等奖表扬;一篇电教论文受市教育学会三等奖表扬。

二、学校历年受奖情况

时 间

发奖单位

受奖项目

七八年

区文教局

教学工作先进奖

八一年

区文教局

教学工作二等奖

八一年

区 委

先进支部

八二年

市体委

排球活动月 等奖

八二年

市体委

排球活动月优秀学校

八二年

市体委、市教育局

国家锻炼标准先进单位

八二年

区教育局

体育工作(竞赛)二等奖

八二年

区委等

为人师表先进单位

八二年

区教育局

后勤先进单位

八二年

区工会

工会先进单位

八二年

区教育局

教具先进单位

八三年

成都市团委

读书读报先进集体

八三年

市教育局

中心校建设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成绩显著

八三年

省体委

“三跳”小学通讯比赛第一名

八三年

市宣传部、市教育局

五讲四美为人师表活动先进单位

八三年

市体委

排球活动月优秀集体

八三年

区政府、宣传部

文明学校

八三年

区政府

文明礼貌月先进单位

八三年

区政府、教育局

普及初等教育工作基本合格

八三年

区教育局

思想政治工作一等奖

八三年

区体委

第二届“萌芽杯”排球赛好第一名

八三年

区教育局

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三名

八三年

区教育局

教学工作一等奖、学区二等奖

八三年

区教育局

体卫工作二等奖

八三年

区教育局

教具展览二等奖

八三年

区工会

工会先进集体

八四年

市体委、区体委

排球活动月先进学校

八四年

市体委、区体委

排球活动月先进班(五一、四二)

八四年

区教育局、区体委

体育锻炼达标一等奖

八四年

市总工会、宣传部

五讲四美三热爱先进单位

八四年

市总工会、宣传部

革新小学五讲四美三热爱先进单位

八四年

区教育局

教学工作一等奖

八四年

区教育局

教具展览评比二等奖

八四年

区教育局

校产档案二等奖

八五年

市工会

工会先进集体

八五年

区 评

“三防”先进集体

八五年

区教育局

教学工作一等奖

八五年

区教育局

文书档案一等奖

八五年

区教育局

教具展览二等奖

八五年

区工会

工会先进集体

八五年

教育局

少年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

八五年

华严乡党委

先进党支部

八五年

华严乡党委

中心校、双元小学先进单位

八六年

市五四三办

三做一学先进单位

八六年

市工会

先进工会

八六年

市电教队

电教先进集体

八六年

区工会

先进工会、永红小学先进工会小组

八六年

教育局

学雷锋树新风先进集体

八六年

区政府

普及初等教育一等奖

八六年

区体委

体育优质课先进单位

三、退休教工名单

李绍清 刘汉武 魏绍芳 陈明珍 周化狱

彭淑翠 秦淑秋 易德先 黄大元

卷内文件目录

顺序号

作 者

标 题

日期

页号

备注

华严中心校

校 誌

87.2

1—170

© 2015 华严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