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你想打——想打就能打
儿童权利去哪了——生存权、受保护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生存权是享有生命权、健康权和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发展权是拥有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受保护权是指享有不受歧视、虐待和忽视的权利。参与权是有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发表意见的权利。但是,作为家长,你了解孩子的权利吗?在现实生活中,你是不是已经习惯漠视、剥夺孩子的权利?
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孩子,想怎么打,怎么骂都是可以的,是家务事。真的是这样吗?
孩子讲述:
我爸动不动就对我暴打,不管三七二十一。他常用手打,我现在是看到他手一动,不管什么原因,都会想去躲。去年夏天,他用老头乐把我抽成了斑马,下午去补课的时候,我正准备换成长裤长袖再出去,他吼我说:“不准换,就这样给老子滚出去。”我真的很讨厌我爸打我。
——学生永乐
为什么不能打孩子?
法律这样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家庭保护章节中指出: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打孩子没用:常有家长认为,打孩子吼孩子,可以让他记住,其实,那样做,孩子记住的更多是情绪:恐惧焦虑敌视无助……而不是道理!他很可能下次还犯同样的错误,因为他错过一次学习的机会了,仍然不懂要怎样做。每次,我们都在用自己的做法,教孩子在以后的一生里,怎样面对错误和失败。
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许多父母打孩子是没办法的办法。为什么不打大人不打别人专打自己疼爱的孩子呢?最根本的原因是父母没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而是大人的附属物,打孩子是自己的事,外人没权干涉。所以打孩子的人常说是“为了孩子好”并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和给他的心灵创伤。打是惩罚孩子的一种,其他办法人们并不了解。
打孩子是父母“没办法”的表现:打孩子只能说明家长:1,计穷,2,情绪控制能力差,3,平时跟孩子还不够好。平时亲子关系好的,不用升级到打,你稍一正色严厉,就够了。平时把严厉贬值了,才用打。另外,打过孩子的家长事后常后悔,因忘不掉孩子的恐惧表情。打孩子就是家长没办法了,我们需要多学习,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谁说男孩就可以挨打:有的家长认为男孩可以打,女孩打不得,美其名曰男孩需要学习承受身体被攻击,锻炼斗志。可是对男孩攻击性的保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体育、故事、有对抗的游戏、同伴间自由玩耍等等做到。打孩子,我们不觉得是在以自己身体的强势欺负他吗?我们老了体弱了,各种狼狈呆傻,孩子可以打我们吗?
专家建议:
家庭辅导咨询师 陈嘉乐老师:父母对孩子具有攻击性的、残忍无情、心狠手辣的管教方式,会对孩子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这种方式应该绝对禁止,就算父母说自己这样做是出于好意也是一样。还有,孩子的爷爷奶奶除非事先征得孩子父母同意,否则也不能随意责打孙儿女。孩子很容易模仿他在家里看到的暴力攻击行为,如果他常被充满敌意、反复无常的父母痛殴,或是目睹愤怒的大人暴力相向,或者觉得在家中不被关爱,这样的孩子很快就会模仿类似的暴力行为。因此,体罚如果没有个标准来施行,就是非常危险的事了。父母没有权利因为那天做事不顺或者心情不好就殴打、谩骂孩子出气。因为这种管教方式太过蛮横,所以有很多人反对体罚。
如果你已经一时失控,责打了孩子,该怎么补救呢?孩子在被责打后内心可能会暂时与父母产生隔阂,父母要用爱来再次接纳孩子。在正面冲突过后,孩子通常需要父母的安抚,抱抱他们,让他们确认父母是真的很关爱他们的。许多父母会觉得在动怒责罚孩子之后,主动向孩子表达温柔的接纳甚至拥抱孩子,是件让自己下不了台的事情,大多表现余怒未消,对孩子依然骂个不停。不过摆出抵挡的态度是不对的,父母向孩子筑墙,孩子就会向父母砌一堵更坚固的墙。所以,父母最好打开双臂,让孩子重回自己的怀抱。
家长便利贴:
打孩子之前先问自己6个问题:
1、如果孩子有能力还手,你还会打吗?
2、如果亲人或朋友不听你的话,你会打吗?
3、如果孩子所犯的错误中有你自己的责任,你会打吗?
4、你自己以身作则了吗?
5、你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了吗?
6、除了“痛下毒手”,你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