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周刊——家长攻略:孩子牙尖打小报告,家

发布时间:2015-06-04

品格周刊——家长攻略:孩子牙尖打小报告,家长这么对待?

陈女士的困惑:

女儿今年小学二年级,今年她当上了班里的“小干部”,我发现她变得“爱打小报告”起来:“今天王子涵没做清洁,我告诉老师了,老师说让他做一个星期的卫生。”“今天魏启强欺负林艺涵,我跟老师说了,魏启强被叫到办公室罚站了”……类似的话题常常成了女儿回家闲谈的话题,语气中还有些“小骄傲”。我不喜欢她常常打同学小报告,一方面老是打同学小报告,同学肯定不安逸撒,影响和同学的关系;另一方面,经常打小报告好“牙尖”哦,我也怕她养成习惯,老看到别人不对的地方,以后到社会上也不好相处。可是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引导她,一方面当班干部她挺骄傲的,一心想把班干部做好,我又怕引导得不当反而打击她的积极性。

碰上经常喜欢打小报告的小朋友,父母和老师都觉得很无奈。喜欢打小报告的孩子,时间长了,会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继而被小朋友们排挤;而被打小报告的同学,被别人在背后打了一枪也很生气。那么该如何减少和制止孩子的告状习惯呢?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会告状。

孩子为什么爱打小报告?

成都心舟心理咨询室赵跃琴:“打小报告”其实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给孩子贴的标签。孩子“爱打小报告”分几种情况:一种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比如5、6岁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语言能力开始加速发展,渴望沟通与交流,希望被重视,对于他们来说,“打小报告”无关是非,只是给自己找到的一个交流方法;第二种是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较弱,勇气也不足,认为老师和家长无所不能,所以依赖大人的孩子,他们希望从成年人那里获得支持和帮助;还有一种就是信心不足的孩子,这类孩子强烈的希望从成年人那里得到肯定的评价,得到对自己的支持。总体来说‘打小报告’是孩子年龄特征决定的,他们处于规则建立期,渐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对别人破坏规则的行为比较敏感,但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都还很弱,却没有能力、没有自信、没有勇气去自己解决问题,只好求助老师或家长。

四川省心理学会会长李小融: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认为,9、10岁以前的小孩还没有形成内在的道德标准,规则意识不清晰,他们对规则的判断只取决于大人的裁决,所以当自己因为某种原因受罚,而其他小朋友也犯了同样的事却没有受罚的时候,会觉得规则被动摇,也觉得十分不公平,所以一定要讨个说法。其实这在孩子看来,是无可厚非的正义之举。在心理学上,孩子10岁以前一般会认为老师和家长是无所不能的,大人的地位要高于同伴,所以宁可得罪小朋友也会去告状。10岁以后孩子会更看重同伴,这时他们打小报告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因为很有可能会被同伴孤立。不过虽然说孩子爱大小报告是正常现象,但是家长的态度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确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虽然家长不必为孩子爱打小报告感到焦虑,但也应该正确引导。

家长怎么引导?

赵跃琴老师支招:

1、用简洁的话语来表示你的肯定:“我很高兴你告诉我。”这会满足孩子想要获得注意的需要,既肯定了他,也不是在表扬那种打小报告的行为。然后就走开。如果有需要你去处理的情况,就走进发生争执的房间,表现得好像是你自己发现了这件事情一样。如果你不得不说出那个打小报告的孩子,请确保那个孩子没有看到你这样做。让他看到这一幕只会鼓励他的这种行为。

2、打小报告比打架好。如果那个打小报告的孩子感到很挫败或气愤,而通过寻求你的帮助可以让他变得克制些,那么家长介入是可以的。努力在情感上保持中立,而不是给他们贴上对和错的标签。冷静地说明规矩并要求他们听话。

3、如果问题是发生在两个孩子之间,你只需要分析情况,给出一个大概的建议,并鼓励他们自己解决。

4、如果孩子有打小报告的习惯,就给他特别的关注。发现他没有打小报告就解决了某个问题时,家长可以表扬他。这种巩固性的表扬可以向你的孩子证明,不需要打小报告也能够得到特殊的注意。

5、用幽默来将大事化小。用一种生动而夸张的方式来回答那个打小报告的孩子:“哦,不!你是认真的吗?他真的那样做了?他可能在和你开玩笑!”通常,这种回答会让他们的冲突变得微不足道,而那个打小报告的孩子会感到跟你说这件事情很愚蠢。

6、教会孩子分辨小报告和那些真正需要让你知道的事情之间的区别。例如,同学吃零食,那就是小报告,但是打架、或发生危险,那么就是你需要知道的事情!

© 2015 华严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